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6201阅读
  • 15回复

今天迅速拿下<北平笺谱>

yfh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1416
铜币
4576
威望
1662
贡献值
344
银元
210
金币
0

北平笺谱,我许久的梦想。六本一函,凝结了了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的心血。30年代原版在琉璃厂由几万,到十几万,眼瞅着离普通鉴赏者越来越远。而80年代的木版水印重印版,也价格不菲。 还好!2011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宣纸胶印定价1800元,仿原大原版。今早卓越网折上折后1053元,决定拿下!连同心爱的《白花诗笺谱》(原价680元),满足啦!

喜爱文人气息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甚至痴迷国学的朋友不可不知!

上不了图,大家网上看吧!


附件

P1000655.JPG(4.72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25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3.JPG(2.12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6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5.JPG(4.64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6.JPG(4.73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7.JPG(4.61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8.JPG(4.67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39.JPG(4.69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0.JPG(4.79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1.JPG(4.62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2.JPG(4.62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3.JPG(4.63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4.JPG(4.73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5.JPG(4.67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6.JPG(4.82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P1000647.JPG(4.66 MB)
2010-10-29 21:09
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48.JPG(4.63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b1491a0c348200df07e58c456d783214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49.JPG(4.68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0afdf103a9fc6c92204df4ffd84c9a34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50.JPG(4.67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055e643d4ccda5a74c0e5ce21ea44e80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51.JPG(4.63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16837fedc243aae9b8d4ea86f5ed4e31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52.JPG(4.76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3fc2f554b01bf1736be1a608eb1cbf15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25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53.JPG(4.7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913f0f2a6f0f90cab3afeea4ba62d4a4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25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img]http://img.scimg.cn/bbsimgs/attachicons/image.gif[/img]P1000654.JPG(2.21 MB)
2010-10-29 21:09
[img]http://attach.scimg.cn/month_1010/29/60be1b3ec359b5284da4d7ed142ee18e_thumb.jpg[/img]相机:Panasonic DMC-FH22 快门:1/100s 光圈:F3.3 ISO:80 曝光程序:Auto 白平衡:Auto

《北平笺谱》序
鲁迅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2〕从敦煌千佛洞〔3〕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末,而宋初施以采色,其先于日耳曼最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宋人刻本,则由今所见医书佛典,时有图形;或以辨物,或以起信,图史之体具矣。降至明代,为用愈宏,小说传奇,每作出相〔4〕,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亦有画谱,累次套印,文彩绚烂,夺人目睛,是为木刻之盛世。清尚朴学〔5〕,兼斥纷华,而此道于是凌替。光绪初,吴友如〔6〕据点石斋,为小说作绣像,以西法印行,全像之书,颇复腾踊,然绣梓遂愈少,仅在新年花纸与日用信笺中,保其残喘而已。及近年,则印绘花纸,且并为西法与俗工所夺,老鼠嫁女与静女拈花之图,皆渺不复见;信笺亦渐失旧型,复无新意,惟日趋于鄙倍〔7〕。北京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顾迫于时会,苓落将始,吾修好事,亦多杞忧。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于中可见清光绪时纸铺,尚止取明季画谱,或前人小品之相宜者,镂以制笺,聊图悦目;间亦有画工所作,而乏韵致,固无足观。宣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8〕然未详。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9〕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10〕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辛未以后,始见数人,分画一题,聚以成帙,格新神涣,异乎嘉祥。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后有作者,必将别辟途径,力求新生;其临睨夫旧乡〔11〕,当远俟于暇日也。则此虽短书〔12〕,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千九百三十三年十月三十日鲁迅记。
       
  〔1〕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印行的《北平笺谱》。《北平笺谱》,诗笺图谱选集,木版彩色水印,鲁迅、西谛(郑振铎)合编,自费印行,共六册。内收人物、山水、花鸟笺三三二幅。〔2〕 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 法国汉学家。一九○六年至一九○八年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盗窃大量珍贵文物,运往巴黎。著有《敦煌千佛洞》等。
  〔3〕 敦煌千佛洞 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始建于苻秦建元二年(366),隋唐宋元均有修建。内存有大量壁画、造像、经卷、变文等珍贵文物。
  〔4〕 出相 与下文的绣像、全像均指旧时小说、戏曲中的插图。参看《且介亭杂文g连环图画琐谈》 玻怠场∑友А∮锍觥逗菏間儒林传》:“(倪)宽有俊材,初见武*郏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后来称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为朴学,也称汉学。到了清代,朴学有很大发展,从经学训诂扩大到古籍史料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学术上形成了崇尚考据,排斥空论,重质朴,轻文藻的学风。〔6〕 吴友如(?—约1893) 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画家。光绪十年(1884)起在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自创《飞影阁画报》,又为木版年画绘制画稿,影响较大。
  〔7〕 鄙倍 同鄙背,粗陋背理。《论语g泰伯》:“出辞气,斯员杀兑印!*
  〔8〕 林琴南 参看本卷第193页注〔4〕。他能诗画,宣统年间,曾取宋代吴文英《梦窗词》意,制为山水笺,刻版印行。〔9〕 陈师曾(1876—1923) 名衡恪,字师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书画家、篆刻家。
  〔10〕 齐白石(1863—1957)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吴待秋(1878—1949),名隘,字待秋,浙江崇德人,画家。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画家。王梦白(1887—1934),名云,字梦白,江西丰城人,画家。〔11〕 临睨夫旧乡 语出《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12〕 短书 指笺牍。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短书出晋宋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吊丧问疾不得行尺牍,启事论兵皆短而藏之。”

北平笺谱序
西谛
诗笺之作,由来已久,迨明季胡曰从十竹斋笺谱出,精工富丽,备具众美,中国雕版彩画,至是叹为观止。李克恭序云:“昭代自嘉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华,然未盛也;至中晚而称盛矣,历天崇而愈盛矣。”就今传明人简牍之用笺观之,足证斯言之不谬。清初陈洪绶、萧云从主持画坛,离骚图、博古页子传刻遍天下,八口之家至赖以举火。时工之著者,有黄子立、鲍承勋等,皆以镂象世其家。康乾之际,盛况犹昔,世传成亲王笺秀丽不减胡氏,嘉道以后始渐衰。同光之时,尤为零落。光绪末,北京画师李钟豫、刘锡玲、朱良村、王振声辈,尝为肆人作笺,意在谐俗,乃坠恶道。至宣统中,林琴南先生独取玉田梦窗词意,制为山水笺,清趣盎然,文人为笺作画,殆始于此。民国初元,陈师曾先生为墨盒作画稿,镌成,试拓以墨,付淳菁阁制笺,乃别饶奇趣,后续成诗笺若干幅,无不佳妙;抒写性情,随笔点染,虽小景短笺,意态无穷,于十竹斋、萝轩外,盖别辟一境矣。姚茫父先生继之,作唐画砖笺、西域古迹笺,虽仅仿古不同创作,然亦开后来一大派。时六龄童子陈福丁信手涂抹,独见天真,亦得付之匠氏,足征作笺之事,颇亦为时人所歆羡矣。近十余年,作者辈出,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溥心舍诸君子,均高雅不群。惟制笺固以画稿为主,刊印亦贵精良。李克恭云:“饾板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稿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失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近代刻笺名手,首推山西张启和,居琉璃厂西门,陈、姚诸作,皆出其手。张氏既逝,继起者有张东山、杨华庭等,皆能不失本稿神采,而刷印之工亦足以副之,众美殆亦已备耳。然盛极则难为继,今厂肆已有弃其成法,投合时好者。尝见松古斋为西人制笺,纸劣工粗,墨浮色涩,林、陈之风荡然;又见豹文斋复刻黄瘿瓢人物笺,草率尤甚;清秘阁尝仿刻十竹斋数笺,丰韵十去其六,然规模固在也。近得其新印者,则版片错乱,色泽不匀,是并刷印之工亦不可恃矣。
  意者刻笺之业,其将随此古城之荒芜而销歇乎?鲁迅先生于木刻画夙具倡导之心,而于诗笺之衰颓,尤与余同,有眷恋顾惜之意,尝数与余言之,因有辑印北平笺谱之议。自九月始工,迄十二月竣事,其间商榷体例,访求笺样,亦颇费苦辛。入选者凡三百四十幅,区为六册,首仿古诸笺,纪所始也。次戴伯和、李伯霖、李钟豫、王振声、刘锡玲及李瑞清、林琴南诸氏所作,迹光宣时代之演变也。次陈衡格、金城、姚华之作。次齐璜、王云、陈年、溥儒、吴徵、萧 、江采、马晋诸氏之作,征当代文人画之流别也。而以吴、汤等二十家梅花笺,王、齐等数家壬申笺、癸酉笺殿焉。今日所见之诗笺,盖略备于兹矣。谭中国版画史者,或亦有所取乎。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长乐郑振铎序

访笺杂记
西谛
我搜求明代雕版画已十余年,初仅留意小说戏曲的插图,后更推及于画谱及他书之有插图者。所得未及百种。前年冬,因偶然的机缘,一时获得宋元及明初刊印的出相佛道经二百余种。于是宋元以来的版画史,粗可踪迹。
  间亦以余力,旁鹜清代木刻画籍。然不甚重视之。像万寿盛典图、避暑山庄图、泛槎图、百美新咏一类的书,虽亦精工,然颇嫌其匠气过重。至于流行的笺纸,则初未加以注意。为的是十年来久和毛笔绝缘。虽未尝不欣赏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却视之无殊于诸画谱。
  约在六年前,偶于上海有正书局得诗笺数十幅,颇为之心动;想不到今日的刻工,尚能有那样精丽细腻的成绩。仿佛记得那时所得的笺画,刻的是罗两峰的小幅山水,和若干从十竹斋画谱描摹下来的折枝花卉和蔬果。这些笺纸,终于舍不得用,都分赠给友人们当作案头清供了。
  二十年九月,我到北平教书,琉璃厂的书店断不了我的足迹。有一天,偶过清秘阁,选购得笺纸若干种,颇高兴。觉得比在上海所得的,刻工色彩都高明得多了。仍只是作为礼物送人。
  引起我对于诗笺发生更大的兴趣的是鲁迅先生,我们对于木刻画有同嗜。但鲁迅先生所搜集的范围却比我广泛得多了;他尝斥资重印士敏土之图数百部——后来这部书竟鼓动了中国现代木刻画的创作的风气。他很早的便在搜访笺纸,而尤注意于北平所刻的。今年春天,我们在上海见到了,他以为北平的笺纸是值得搜访而成为专书的。再过几时这工作恐怕更不易进行。
  我答应一到北平,立刻便开始工作。预定只印五十部分赠友人们。
  我回平后,便设法进行刷印笺谱的工作。第一着还是先到清秘阁。在这里又购得好些笺样。和他们谈起刷印笺谱之事时,掌柜的却斩钉截铁的回绝了,说是五十部绝对不能开印。他们有种种理由:板片太多,拼合不易,刷印时调色过难;印数少,板刚拼好,调色尚未顺手,便已竣工,损失未免过甚。他们自己每次开印总是五千一万的。
  “那么印一百部呢?”我道。
  他们答道:“且等印的时候再商量罢。”
  这场交涉虽是没有什么结果,但看他们口气很松动,我想印一百部也许不成问题。正要再向别的南纸店进行,而热河的战事开始了,一搁置便是一年。
  九月初,战事告一段落,我又回到上海,与鲁迅先生相见时,带着说不出凄惋的感情,我们又提到印这笺谱的事。
  “便印一百部,总不会没人要的。”鲁迅先生道。
  “回去便进行。”我道。
  工作便又开始进行,第一步自然是搜访笺样,清秘阁不必再去。由清秘阁向西走,路北第一家是淳菁阁。在那里很惊奇的发见了许多清隽绝伦的诗笺,特别是陈师曾氏所作的,虽仅寥寥数笔,而笔触却是那样的潇洒不俗,转以十竹斋、萝轩诸笺为烦琐,为做作。像这样的一片园地,前人尚未之涉及呢。我舍不得放弃了一幅。吴待秋、金拱北诸氏所作和姚茫父氏的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等,也都使我喜欢。
  过了五六天,又进城到琉璃厂,由淳菁阁再往西走,第一家是松华斋;松华斋对门在路南的是松古斋。由松华斋再往西,在路北的是懿文斋。再西便是厂西门,没有别的南纸店了。
  先进松华斋,在他们的笺样簿里,又见到陈师曾所作的八幅花果笺。说他们“清秀”是不够的,“神采之笔”的话也有些空洞。只是赞赏,无心批判。陈半丁、齐白石二氏所作,其笔触和色调,和师曾有些同流,惟较为繁缛燠煖。他们的大胆的涂抹,颇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文人画的倾向;自吴昌硕以下,无不是这样的粗枝大叶的不屑屑于形似的。我很满意的得到不少的收获。
  带着未消逝的快慰,过街而到松石斋。古旧的门面,老店的规模,却不料售的倒是洋式笺。所谓洋式笺,便是把中国纸染了矾水,可以用钢笔写;而笺上所绘的大都是迎亲、抬轿、舞灯、拉车一类的本地风光;笔法粗劣,且惯喜以浓红大绿涂抹的。其少数还保存着旧式的图版画。然以柔和的线条,温蒨的色调,刷印在又涩又糙的矾水拖过的人造纸面上,却格外的显得不调和。那一片一块的浮出的彩光,大损中国画的秀丽的情绪。
  懿文斋没有什么新式样的画笺,所有的都是光宣时所流行的李伯霖、刘锡玲、戴伯和、李毓如诸人之作;只是谐俗的应市的通用笺而已。故所画不离吉祥、喜庆之景物,以至通俗的着色花鸟一类的东西。但我仍选购了不少。
  第三次到琉璃厂已是九月底;这一次是由清秘阁向东走。偏东路北是荣宝斋,一家不失先正典型的最大的笺肆,仿古和新笺,他们都刻了不少。我在那里见到林琴南的山水笺,齐白石的花果笺,吴待秋的梅花笺,以及齐、王诸人合作的壬申笺、癸酉笺等等,刻工较清秘阁为精。仿成亲王的拱花笺,尤为诸肆所见这一类笺的白眉。半个下午,便完全耗在荣宝斋,和他们谈到印笺谱的事,他们也有难色,觉得连印一百部都不易动工;但仍是那么游移其词的回答道:“等到要印的时候再商量罢。”从荣宝斋东行,过厂甸的十字路口,便是海王村;过海王村东行,路北有静文斋,也是很大的一家笺肆。
  当我一天走进静文斋的时候,已在午后,太阳光淡淡的射在罩了蓝布套的桌上,我带着怡悦的心情在翻笺样簿。很高兴的发见了齐白石的人物笺四幅,说是仿八大山人的,神情色调都臻上乘。吴待秋、汤定之等二十家合作的梅花笺,也富于繁颐的趣味。清道人、姚茫父、王梦白诸人的罗汉笺、古佛笺等,都还不坏,古色斑斓的彝器笺,也静雅足备一格。
  静文斋的附近,路南有荣禄堂,规模似很大,却已衰颓不堪,久已不印笺。亦有笺样薄,却零星散乱,尘土封之,似久已无人顾问及之。循样以求,十不得一,即得之亦都暗败变色,盖搁置架上已不知若干年,纸都用舶来之薄而透明的一种,色彩偏重于浓红深绿,似意在迎合光宣时代市人们的口味。
  肆主人须发皆白,年已七十余,惟精神尚矍烁,与谈往事,娓娓可听。但搜求将一小时,所得仅缦卿作的数笺。由荣禄更东行,近厂东门,路北有宝晋斋。此肆诗笺,都为光宣时代的旧型,佳者殊鲜,仅选得朱良材作的数笺。
  出厂东门折而南,过一尺大街,即入杨梅竹斜街。东行百数步,路北有成兴斋。此肆有冷香女士作的月令笺,又有清末为慈禧代笔的女画家缪素筠作的花鸟笺;在光宣时代似为一当令的笺店。然笺样都缺,月令笺仅存其七。
  再东行有彝宝斋,笺样多陈列窗间,并样簿而无之。选得王诏作的花鸟笺十余幅,颇可观,而亦零落不全。
  以上数次的所得,都陆续的寄给鲁迅先生,由他负最后选择的责任。寄去的大约有五百数十种,由他选定的是三百三十余幅,就是现在印出来的样式。
  这部北平笺谱所以有现在的样式,全都是鲁迅先生的力量——由他倡始,也由他结束了这事。
  说起访笺的经过来,也不是没有失望与徒劳。我不单在厂甸一带访求。
  在别的地方也尝随时随地的留意过,却都不曾给我以满足。好几个大市场里,都没有什么好的笺样被发见。有一次,曾从东单牌楼走到东四牌楼,经隆福寺街东口而更往北走,推门而入的南纸店不下十家,大多数都只售洋纸笔墨和八行素笺。最高明的也只卖少数的拱花笺,却是那么的粗陋浮躁,竟不足以当一顾。
  在厂甸也不是不曾遇见同样狼狈的事。厂甸中段的十字街头,路南有两家规模不小的南纸店,一名崇文堂,在路东,有笺样簿,多转贩自诸大肆者。
  一名中和丰,在路西,专售运动器具及纸墨,并持笺而无之。由崇文东行数十步,路南有豹文斋,专售故宫博物院出品,亦尝翻刻黄瘿瓢人物笺,然执以较清秘、荣宝所刻,则神情全非矣。
  但北平地域甚广,搜访所未及者一定还有不少。即在琉璃厂,像伦池斋,因无笺样簿遂失之交臂。他们所刻“思古人笺”,版已还之沈氏,故不可得;而其王雪涛花卉笺四幅,刻印俱精,色调亦柔和可爱。惜全书已成,不及加入。又北平诸文士利用之笺纸,每多设计奇诡,绘刻精丽的。惟访求较为不易。补所未备,当俟异日。
  选笺既定,第二步便交涉刷印,淳菁、松华、松石三家,一说便无问题。
  荣宝、宝晋、静文诸家,初亦坚执百部不能动工之说,然终亦答应下来。独清秘最为顽强,交涉了好多次,他们不是说百部太少不能印,便是说人工不够没有工夫印;再说下去便给你个不理睬;任你说得舌疲唇焦,他们只是给你个不理睬,颇想抽出他们的一部分不印,终于割舍不下溥心畬、江采诸家的二十余幅作品。再三奉托了刘淑度女士和他们商量,方才肯答应印。而色调较繁的十余幅蔬果笺,却仍因无人担任刷印而被剔出。蔬果笺刻印不精,去之亦未足惜。荣禄堂的笺纸,原只想印缦卿作的四幅,他们说年代已久,不知板片还在否,找得出来便可开印,只怕残缺不全。但后来究竟算是找全了。
  最后到彝宝斋,一位仿佛湖南口音的掌柜的,一开口便说:“不能印,现在已经没有印刷这种信笺的工人了,我们自己要几千几万份的印,尚且不能,何况一百张。”我见他说得可笑,便取出些他家的定印单给他看,他无辞可对,只得说老实话:“成兴斋和我们是联号,你老到他们那里看看罢,这些花鸟笺的板片他们那里也有。”我立刻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到成兴斋一打听,果然那板片已归他们所有。
  为了访问画家和刻工的姓氏,也费了很大的工夫。有少数的画家,其姓氏是我所不知道的——我对于近代的画坛是那样的生疏。访之笺肆亦多不知者;求之润单间亦无之。打听了好久,有的还是见到了他的画幅,看到他的图章方才知道。只有缦卿的一位,他的姓氏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刻工实为制笺的重要分子,其重要也许不下于画家。因彩色诗笺,不仅要精刻,而且要就色彩的不同而分刻为若干板片;笺画之有无精神,全靠分板之能否得当。画家可以恣意的使用着颜料,刻工必须仔细的把那么复杂的颜色,分析为四五个乃至一二十个单色板片。所以刻工之好坏,是主宰着制笺的命运的。在北平笺谱里,实在不能不把画家和刻工并列着。但为访问刻工姓名,也颇遭白眼,他们都觉得这是可怪的事,至多只是敷衍的回答着。
  有的是经了再三的追问,四处的访求,方才能够确知的。有的因为年代已久,实在无法知道。目录里所注的刻工姓名,实在是不止三易稿而后定的。宋版书多附刊刻工姓名,明代中叶以后。刻图之工尤自珍其所作,往往自署其名,若何钤、王士珩、魏少峰、刘素明、黄应瑞、刘应祖、洪国良、项南洲、黄子立其尤著者。然其后则刻工渐被视为贱技,亦鲜有自标姓名者。当此木板雕刻业像晨星似的摇摇欲坠之时,而复有此一番表彰,殆亦雕板史末页上重要的文献。
  淳菁阁的刻工,姓张但不知其名;他们说此人已死,人皆称之为张老西,住厂西门,其技能为一时之最。我根据了张老西的这个浑名,到处的打听着,后来还是托荣宝斋查考到,知道他的真名是启和。松华斋的刻工,据说是专门为他们刻笺的,也姓张;经了好多次的追问,才知道其名为东山。静文斋的刻工,初仅知其名为板儿杨,再三恳托着去查问,才知道其名为华庭。清秘阁的刻工,也经了数次的访问后,方知其亦为张东山。因此,我颇疑刻工和制笺业的关系,也许不完全是处在雇工的地位;他们也许是自立门户,有求始应,像画家那个样子的。然未细访,不能详。
  荣宝斋的刻工名李振怀,懿文斋的刻工名李仲武,松古斋的刻工名杨朝正,成兴斋的刻工名杨文、萧桂,也颇费恳托,方能访知。至于荣禄、宝晋二家,则因刻者年代已久,他们已实在记不清了。姑阙之。刻工中,以张、李、杨三名为多、颇疑其有系属的关系,像明末之安徽黄氏、鲍氏。这种以一个家庭为中心的手工业是至今也还存在的。
  刷印之工,亦为制笺的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不仅拆板不易,即拼板、调色、亦煞费工夫。惜印工太多,不能一一记其姓名。
  对此数册之笺谱,不禁也略略有些悲喜和沧桑之感。自慰幸不辜负搜访的勤劳,故记之如右。
  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鲁迅签名本《北平笺谱》翻印出版

作者:自作多晴 2007-05-27 09:31 星期日 晴  
“秋林闲坐客”5月25日在“听讼楼”说:“这屁仙真叫人肉麻,在上海一间拍卖行买了本旧书,便忽悠小报狗仔队把他吹捧成‘湖州大收藏家海外夺宝’,真不知世上还有‘廉耻’二字。然这屁仙实乃寡廉鲜耻之人,花不义之财买得本有名人签字的旧书,便要沽名钓誉,一边勾结朋党大肆翻印谋利,吹嘘为搞文化,另外通过小报记者把自己打扮成不为名利的大收藏家,这付嘴脸真让人隔夜饭吐光。湖州人有句话,叫做‘白头颈曲蟮,哪里肥往哪里钻’。如今‘收藏家’这称号象征着财富与文化,于是屁仙这条白头颈曲蟮便要当‘大收藏家’了。”“秋林闲坐客”透露的信息是,湖州费卫东,前年竞得的鲁迅签名本《北平笺谱》,已翻印出版。2005年12月13日的秀州书局简讯 ,对《北平笺谱》的拍卖有过记录。
  
  
  附:
  费卫东12月13日从湖州来电话说:“上海嘉泰秋拍,我买到鲁迅签名本《北平笺谱》,是许广平送给李秋君的寿礼,还有一通许广平致李秋君的尺牍。我还买了一批黄裳题跋的古籍,黄裳的小楷漂亮。据说,施蛰存藏品中的精品,明年拍卖。”老费说:“《北平笺谱》最后是我与台湾一位女士竞购。”韦力在电话中说:“不是台湾女士,是我与他竞购,他坐在前排,我坐在后面。三十万前,台湾女士就放弃了。我出到三十四万后也放弃了,太贵了。1998年,曾经有过《北平笺谱》的拍卖,也是鲁迅签名本,当时九万元成交。我没买到,一直后悔。这次没坚持,将来可能还后悔。我曾在日本天理图书馆一下子见过两部鲁迅签名的《北平笺谱》,而且可以供人随便翻阅,不作善本。这样我见过四部。听姜德明先生说,人民日报也有一部《北平笺谱》,没有鲁迅签名。”

话说《北平笺谱》

笺纸自古便是文房清供,是文人诗文唱和、书信往来之品,以木版水印技术将各色图案印于其上。《北平笺谱》是鲁迅与郑振铎1933年合作编选出版的传统水印木刻笺纸集。“鲁迅先生于木刻画夙具倡导之心,而于诗笺之衰颓,尤与余同有眷恋顾惜之意,尝与余言之,因有辑印《北平笺谱》之议。”(郑振铎语)鲁迅与郑振铎的此次联手,可谓珠璧之合。

  鲁迅与郑振铎“对木刻画有同嗜”。鲁迅嗜笺纸,“很早的便在搜访笺纸,而尤注意于北平所刻”。他曾斥资重印《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数百部,所收十幅木刻黑白相映,栩栩如生,简朴雄劲,该书鼓动了中国现代木刻画的创作风气。郑振铎搜求明代雕版画起步早,是“五四”那代人中基本掌握宋元以来版画史踪迹的文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与郑振铎比较密切的交往都是围绕木刻艺术进行的。1933年初,鲁迅收到郑振铎所赠《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三册后,于2月5日回信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留黎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沈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采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

  鲁迅信中所言“此事恐怕不久也将消沈了”是有所指的。当时北京不少南纸店投合洋人所好,为了使笺纸方便钢笔书写,便用簿而透明的舶来洋纸或上矾的纸制笺,使笺纸原有的丰韵荡然无存;有的虽仍沿成法,但粗制滥造,笺纸的韵味也十去其六,有识之士惊呼,刻笺之业恐将随古城的荒芜而销歇了。

鲁迅对搜求、编辑、出版《北平笺谱》提出了动议,意在复壮中国传统木刻气脉,同时为自己倡导的域外木刻艺术提供养料。其时,鲁迅在上海,郑振铎在北平,二人书信往来,商讨出版笺谱事宜。这是一件近人所未涉及的领域。1933年,两位对于木刻画有同嗜的大师在上海见面,并相约联手收集笺纸成为专书。

  郑振铎在北平搜访笺样,他访遍了北京的琉璃厂海王村以及当年的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成兴斋、宝晋斋、松古斋等,跑遍了北平二三十家南纸店。在荣宝斋,“一家不失先正典型的最大的笺肆”, 他见到了林琴南的山水笺、齐白石的花果笺、吴待秋的梅花笺,以及齐王诸人合作的壬申笺、癸酉笺等等,刻工极精。在淳菁阁,他很惊奇地发现了许多清隽绝伦的诗笺,特别是陈师曾所作的,“虽仅寥寥数笔,而笔触却是那样的潇洒不俗,转以十竹斋、萝轩诸笺为烦琐,为做作”。此外还搜集到了吴待秋、金拱北诸氏所作和姚茫父的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等。在松华斋,郑氏见到了陈师曾所作八幅花果笺以及陈半丁、齐白石二氏所作,“他们的大胆的涂抹,颇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文人画的倾向”,郑氏对此行非常满意,认为收获不小。与此同时,鲁迅在上海收集笺纸数十种。

  鲁迅与郑振铎在编选《北平笺谱》的过程中合作非常愉快,也体现了文人和而不同的审美趣味。二人目标一致,分工又各有侧重,郑振铎主要负责在北京搜集笺样,邮寄给鲁迅审阅,由鲁迅决定取舍,同时进行辩伪、考订。为协商具体事宜,此间鲁迅与郑振铎通信达15个回合,内容涉及访笺、选笺、商镌印、论装订、谈发行、定赠送等,包括笺谱名称、印纸选择、目录写法、笺页大小,以至于笺上直格、页码色泽等等,不遗巨细,就许多技术性细节作了具体而微的擘划。如关于入选标准,先后议定:单色笺倘有佳作亦可加入若干;宋元书影笺可不加入,因其与《留真谱》(清杨守敬编摹写古书首尾真迹的书)无大差别;大典笺(以明朝《永乐大典》书影印制的笺纸)亦可不要。比如签条,鲁迅自谦字太坏,“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北平尚多擅长此道者,请先生一找就是”,最后确定由沈兼士写签字。比如装帧设计,议定做一个布套,“末后附一页,记明某年某月限定印造一百部,此为第△△部,庶几足增声价。至三十世纪,必与唐版媲美矣。”

  鲁迅从郑振铎陆续寄去的五百张笺样中选出332种,根据不同内容,编成六册。鲁迅选编既定,郑振铎再与分存原版的九家店铺一一交涉,一一恳托。笺谱编定后,由鲁迅承担印费 400元付印。鲁迅写《北平笺谱序》,郑振铎写《访笺杂记》。

  1933年12月,《北平笺谱》由“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有”(鲁迅语)的荣宝斋刻印出版。此书于1933年2月5日开始谋划,9月份动手编排,至12月份印成,即在今天也堪称神速。书成时,鲁迅的投稿已被封锁,“即无聊之文字,亦在禁忌中”,所以自嘲“但《北平笺谱》序或不至于抽毁如钱谦益之作欤?”书共6册,分博古笺、花卉笺、古钱笺、罗汉笺、人物笺、山水笺、花果笺、人物笺、动物笺、月令笺、指画笺、古佛笺、儿童画笺等,均由当时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成兴斋、宝晋斋、松古斋等九家藏版选材刻就,收有现代制笺第一人林琴南的山水笺、陈师曾的诗笺、戴伯和的鹤笺、李柏霖的花卉笺、王振声的动物笺、姚茫父的唐画壁砖笺和西域古迹笺、齐白石的人物笺、吴待秋的梅花笺、陈半丁的花卉笺、王梦白的罗汉笺以及齐王诸人合作的壬申笺、清末为慈禧代笔的女画家缪素筠的花鸟笺等,均为诸笺之白眉。书为线装包角、蓝面白签,签条由沈兼士署写,扉页为沈尹默所题,书前有鲁迅、郑振铎序各一,分别为天行山鬼(魏建功)和郭绍虞手迹,书后附郑振铎《访笺杂记》,说明当时与鲁迅远道蹉商、书函往返及遍访各铺、商请镌印的经过。

  《北平笺谱》首印100部,每部书上均有鲁迅和郑振铎二人的亲笔签名。其中鲁迅自订20部,郑振铎10部,内山书店经售20部,余50部预约发售。售价12元,在当时确属奇昂,然犹一出即罄。《北平笺谱》色调温氲、静雅足备,以其古色斑斓、清隽绝伦的风格,充分表现了中国画的秀丽情调以及传统水印木刻工艺悠远的韵味,堪称民国时期艺术水平最高的传统版画集。面世后,被文人雅士当作案头清供,一时传为佳话。

  作为中国木刻史的一大纪念和集大成者,《北平笺谱》和1936年出全的《十竹斋笺谱》一道,把我国濒临失传的传统木刻水印工艺从故纸堆里抢救出来,善莫大焉,而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在搜集、出版《北平笺谱》过程中和而不同、精诚团结的协作态度,亦格外令人心仪。


天水日报 2009年08月02日刊






我的博文
行路者:http://blog.sina.com.cn/yufuhui
MEDALMAN:http://blog.sina.com.cn/artmedal
章牌艺术: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3682
章牌艺术:http://artmedal.blog.sohu.com/
级别: 中将
发帖
15726
铜币
571312
威望
12709
贡献值
553
银元
1800
金币
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8-28
好复杂啊!看起来应该是很厉害的。。。。。。。。。。。。
级别: 大校
发帖
1856
铜币
2236
威望
661
贡献值
92
银元
32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8-28
是自己写的还是复制粘贴的~貌似 很牛的东西
级别: 少将
发帖
7263
铜币
6169
威望
4832
贡献值
316
银元
95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8-28
也去买一套欣赏欣赏
级别: 禁止发言
发帖
517
铜币
693
威望
218
贡献值
6
银元
0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8-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少将
发帖
9198
铜币
50981
威望
7728
贡献值
505
银元
1641
金币
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8-28
图片看不到………
★☆★☆★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
★★★★★。。。。。。。...........☆☆☆☆☆
yfh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1416
铜币
4576
威望
1662
贡献值
344
银元
210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8-28
谢谢各位! 建议喜欢的朋友赶快买, 在实体书店里没有这个价格。 我半年前在琉璃厂中国书店里,打了折还1500-1600呢!
当然这套书最好是木板水印的,是荣宝斋前几年重印的,但价格不会低,这种印刷全手工,在荣宝斋店西阁内的大堂里,每天有技术人员现场印刷,不是做样子,真是在生产产品,看起来很过瘾。

西泠的这套书,宣纸线装,正是胶版彩色影印,才便宜,否则这套书万元以下买不到。
http://www.amazon.cn/%E5%8C%97%E5%B9%B3%E7%AC%BA%E8%B0%B1/dp/B0011C2KPY/ref=sr_1_1?ie=UTF8&qid=1346154262&sr=8-1
我的博文
行路者:http://blog.sina.com.cn/yufuhui
MEDALMAN:http://blog.sina.com.cn/artmedal
章牌艺术: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3682
章牌艺术:http://artmedal.blog.sohu.com/
级别: 大校
发帖
367
铜币
839
威望
611
贡献值
47
银元
4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8-28
学习了。当当也有,1170元。说不定弄一本装模样。哈
级别: 大校
发帖
2910
铜币
2949
威望
1408
贡献值
13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8-28
看不到图片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区兴隆大街146号.        付  成     电话:;15804279998
级别: 大校
发帖
3977
铜币
4514
威望
2915
贡献值
46
银元
32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8-28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