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二十八宿系列-西方白虎纪念章
四象二十八宿是中国星座和天区划分体系的基础,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为观测月亮、太阳以及行星在星空中的运动,选择星空中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座作为观测时的参考坐标,称为二十八宿。由于月亮在恒星背景上每27.3天运行一周,古人取了个整数“28”,这样月亮差不多每天经过一宿。二十八宿按上古春分初昏时的方位分为东、北、西、南四组,每组七宿,分别是: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每组又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对应关系为: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龟蛇),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四色是与五行说相对应的,而五种动物形象则源于先民的图腾崇拜,华夏地区最早有四个民族:东夷、西羌、南蛮、北狄,他们分别以龙、鸟、虎和龟蛇为自己的图腾。
纪念章正面主要表现白虎星象和西方七宿,背面整体表现四象二十八宿和中国古人的天文思想。
正面图案主体为祥云萦绕的白虎星象,并在中间穿插着奎、娄、胃、昴、毕、觜、参等西方七宿。白虎的形象借鉴了古代玉器上的虎图案,云纹则参考了汉代的漆器、壁画、画像砖(石)等素材。整体风格追求古朴、灵动。西方七宿星图完全按真实的星象设计,星点大小代表恒星的不同星等(亮度)。中心突出的圆形饰以玉兔捣药的图案,以象征月亮。外圈文字:“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出自《尚书•尧典》说的是利用四组星象确定季节的方法。
背面正中突出鼓面象征天穹,上镌刻象征北斗的“斗”字,喻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斗”字取自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北斗在中国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是古人观象授时的重要天体,古人观察斗柄的指向, 可以知四时,定节气,定方位。史记中说“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指的就是北斗和二十八宿密切关系,此二者相联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基础。最外圈是回旋环绕的四象图案,在古代的玉璧和铜镜中时有出现,其下的底纹参考了古代玉璧中的一种云纹造型。背面的环形设计也是古代玉璧造型的再现,而玉璧正是中国古代礼天、祭天的重要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