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是个多雨的季节,我们带着好奇与景仰,我们来到河南鹿邑县老子博物馆。
2012年4月20日凌晨三点多到达河南郑州机场,早在机场外等待已久的三陪男(连续3天陪伴我们)也是我们的好章友好大哥:凌志强先生。10分钟后我们做着凌志强先生开的车,一路腾云驾雾与早上7:30分到达河南鹿邑县,
一直以为,老子离我很远,他就像孔子、孟子、庄子这些诸子大家一样,属于历史长河的最深处,他们所有的影像,都来自于教科书,虽然内容也足够丰富,但总归还是觉得太平面。我总是想,他们是圣人先哲,他们就应该在我们凡人所不可触及的最深最远处。
却没有想到,老子,历史上有名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原来离我如此之近。他就在一个小镇上静静的播洒着自己的学说,庇佑着一方百姓。
穿过设计简洁却匠心独具的老子文化广场,我来到了老子博物馆的门前。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一挂流水,上书“上善若水”四个字。“上”字的写法别具一格,却因此而突出了“善若水”三个红字。是的,中国历代的哲人,无不推崇一个“善”字,而老子则将这种学说,推向一个极致。在《道德经》里,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无疑是老子学说的精髓之一,柘山的百姓把这一句话和清清的流水一起高悬在老子博物馆的门口,也算是对洋洋万言的《道德经》的一个高度浓缩吧。我想,这句话其实也暗中彰显了一方政府的服务宗旨,为百姓谋福利,不为名,也不为利,只要百姓过的好,那才是最大的善举。忍不住,在这一挂流水前留影,希望这“上善如水”的祖训也成为我今后人生之旅的警醒和启示。
我踏进了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德”两个大字。遒劲有力的书写,让老子文化的灵魂和前来参观的客人撞了个满怀。站在这两幅字前,我沉思良久,想起那部八十多章的《道德经》,当初老子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写成;再想想刚才经过的老子文化广场,那一卷长长的书简《道德经》,当初肯定也耗费了设计者的不少心思。历史和现实,就这样在一个小镇重叠;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这样穿越时空,和我们的先贤圣哲交汇。是柘山,是老子博物馆,成就了这样一个传奇。在“道”、“德”的指引下,我继续前行,一句句老子的名言涌入眼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来惭愧,这句话我在生活中多次听过,自己有时也会在人前卖弄,却不知道,它原来出自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细细品位,真的好有味道。而一句“道法自然”,也道出了老子文化的精髓。敬畏自然,顺其自然,与当今社会我们推行的“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相吻合。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饱尝了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以后才警醒和意识到的,但是,我们的先贤哲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
参观了老子博物馆后,在凌志强先生委托的朋友王先生和朱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品尝了当地的名品佳肴,在河南鹿邑县让我们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 “道”、“德”。
2012年4月22日在返回河南郑州的路上凌志强先生的朋友让我们在许昌下高速,品尝一下许昌的魅力羊汤,也机缘巧合的碰到了章有:周建斌大哥。
再次告别许昌回到郑州,早在酒店等着做接待的:李毅老哥早早的等待在酒店的门口,大哥的热情在一次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在房间里等待了一会章友师正和岩石孙老师的到来达到了见面会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