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铜章的集藏队伍很小,市场非常孱弱,即使是一枚好章,当其发行量超出市场承受能力时,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冷遇,该章的价格上升空间也非常有限。
比如60MM马克思,谁都认为这枚章是人物章中的精品,可发行这么多年了,价格仍然低于许多同规格章,为什么?就因为其36500枚的巨量。假如只有3650枚或者365枚,相信其价格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上N番。再看去年发行的“鲁迅130周年”,此章在设计创意上有所突破,展示了鲁迅先生和蔼可亲的一面,且系大师设计雕刻,名厂制作,就章而言,确实是枚好章。此章虽高调发行上市,但因其2000枚的量,还是使其难以摆脱高开低走的规律。不仅如此,更有人用几个“鲁迅130”来换一枚别的章。难堪啊,明明是一枚好章,却得不到市场追捧甚至竞相抛售,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再好的章也怕量大。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好章也需要流通,只要别人愿意,拿多少个鲁迅换章都行。这个理我认,好章经过流通更有助于加快沉淀。可是市场上怎么没见过有谁拿几个民族魂、百年冰心、巴金B、三星堆出来换一个什么什么章呢?许多章友都曾经有过集邮或集币的经历,知道邮票钱币“加量死”的道理。任何艺术品(或工艺品)的价格,都会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概莫能外。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大铜章在中国”不是60枚而是600枚或者2000枚的量,那它还能是现在这个价吗?
期待大铜章开发商从用心培育、维护市场出发,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在做好章、做精品的同时,适当控制数量,降低价格。能出单枚的出单枚,确有必要出双枚的,就不要再弄些镀金镀银宽边窄边甚至样章、180、200之类的“变种”了,市场就这么大点,弄多了谁买?要知道真正的铁杆章友并不多啊,别把老章友弄得心灰意冷、新人都不敢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