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9411阅读
  • 10回复

五代绍剧演员,同演一台戏。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table=94%,,,0][tr][td][/td][/tr][tr][td]
[/td][/tr][tr][td]
[/td][/tr][tr][td][/td][/tr][tr][td]
[/td][/tr][tr][td]

半个世纪后,32位老演员绍兴再聚首
纪念毛泽东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50年座谈会今天举行





    本网讯(记者 沈逸斐)“第一代绍剧猴王”六龄童、“白骨精”筱艳秋、“沙僧”傅马潮、“绍剧第一代花旦”章艳秋••••••今天,1961年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和电影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组人员,共32位老艺术家齐聚绍兴,共同参加纪念毛泽东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50周年座谈会,共话话剧的昨天和明天。
    “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得好,三四十年没见的老朋友今天全部见着了。以前同吃同住、边排边编的一幕幕场景就这样浮上来,回想起毛主席来看我们的表演,给我们的戏题词,真的好像昨天一样。”从当年的高大帅气的武生、风华绝代的花旦到今天的年届古稀的老人,当年《三打白骨精》的老艺术家们时隔半个世纪的聚首,谈起当年往事,不仅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感慨。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初是七龄童于20世纪40年代自编自导自演的幕表戏。1957年,该剧经过七龄童于著名剧作家顾锡东整理改编,获得多个奖项。196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局组织创作小组集体改编,把原绍剧《三打白骨精》和《大破平顶山》两剧融合改编成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并发行至欧、亚、非、拉72个国家和地区,该剧还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说起毛泽东的题词,要从50年前的“绍剧北上”说起。1961年,浙江绍剧团携剧进京演出,并由周恩来亲自安排,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了高度评价。
    同年10月25日,浙江绍剧团为中国科学院专场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郭沫若挥笔写就《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诗赠浙江绍剧团》,并将此诗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此诗之后,认为诗的字句有待商榷,便于11月17日题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董必武读了郭沫若及毛泽东的诗之后,也于12月29日赋诗一首。1962年1月6日,郭沫若看到了毛泽东的诗后,就按毛泽东诗的韵脚又写了一首七律《再赞<三打白骨精>》。
    座谈会上,很多专家表示,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三位领导人为一部戏先后四次题诗,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但是绍剧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戏曲界的里程碑。这不但是浙江绍剧团的光荣,也是绍剧的光荣,更是绍兴的光荣。
    座谈会上,中国文化部艺术司专门发来贺电,祝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纪念版专场在今晚演出。老艺术家代表们在座谈会上侃侃而谈,共同回忆半个世纪以前的舞台青春和难忘岁月。
    直至今日,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演员也数代易人,但依然久演不衰,不断放射出历久弥新的艺术光彩。今晚7点15分。由老、中、青,横跨五代的艺术家们共同演绎的纪念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即将在绍兴大剧院精彩上演。
[/td][/tr][tr][td]来源: 绍兴网 作者: 编辑: 高建峰[/td][/tr][/table]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2-01
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礼品就是一枚大铜章。一次活动400枚,进入演职人员,北京和省市文艺界领导的抽屉里。也算为宣传普及大铜章所做的一点小贡献。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2-01

捣鼓了半天,想发张图片,还是无奈。纳闷。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2-01
给一个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一阅。http://www.shaoxing.com.cn/news/content/2011-11/30/content_661677.htm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2-01
半个世纪沉浮俯仰 五代艺人薪尽火传
http://www.shaoxing.com.cn/news/content/2011-12/01/content_661945.htm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2-01
讯(记者 沈逸斐)昨晚8点,绍兴大剧院。


    纪念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幕第三场就要开演了。77岁的筱艳秋换上了久违的戏服,站在舞台边上边活动筋骨边静静后场。上台前,她特别再看了一下戏妆,将腰带束得更紧一些。


    当天的演出是这位老艺术家阔别舞台20年来的首次回归,也是她从来不曾想到过的,还能为观众再演一次最爱的角色“白骨精”。


    锣声起,鼓点响,伴着熟悉的音乐,筱艳秋碎步上台。几个亮相,几回合眼神交流,那一句熟悉的唱词刚一脱口而出,台下就响起了如潮掌声。


    这一刻,筱艳秋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的1961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唱戏。水袖翩跹,巧目流盼,紧张又兴奋,忘我又陶醉。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2-01
半个多世纪的时代沉浮曲


    刘显扬,这位当了23年原浙江绍剧团老书记的老人,昨晚像一个普通观众一样,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中。看着台上老中青艺术家们的轮番上场,他的眼神中流过一丝怀念与伤感。


    当年的美猴王“孙悟空”已经88岁高龄,走路需要人搀扶;“沙和尚”发了福,早已经不再继续表演;“唐僧”和“猪八戒”早已经不在人世……只有“白骨精”似乎还是当年那个美艳绝伦的女子!当年赴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的剧组人员总共是65人,时至今日其中38位已经过世了。


    “今天来了,才知道我们的剧组中已经走了那么多人,三四十年没见了啊,以前的小伙子和大姑娘都变成老头子和老太婆喽”,刘显扬说。


    今年88岁的章艳秋,是第一代绍剧花旦,在她以前,舞台上的女角都是男扮女装的。1961年《三打》走进中南海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剧团特地给我们开了个会,说毛主席和刘少奇都要来看,我们既高兴又紧张得要命。但是团里有规定,演出的时候绝对不能盯着毛主席看。演出的时候,我们就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面,也根本不知道毛主席坐在那里。忽然,主席点烟了,借着拿点光亮,我看到了主席的脸,就坐在第二排!”

    刘显扬说,自从毛主席来看戏,并给《三打》题词之后,绍剧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60年,《三打》被拍成电影,发行至7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拍电影的方式不仅绍剧表演艺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且走出了国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戏迷;


    1961年,“绍剧北上七省市”,第一次将绍剧带进了中南海,带到了国家领导人身边;


    1962年,绍剧省内大巡演,剧团新戏《于谦》继《三打》之后大获成功,成为绍剧的第二个标杆剧目;


    1963年,“绍剧南下四省市”,万人空巷之情景再现江湖……


    可以说,从1960年到1963年,绍剧简直爬到了顶峰,连国剧京戏都要让上三分。

    可惜好景不常,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绍剧进入了十年的沉寂期。复制了京剧十年的样板戏,《三打》不能演了,能演的只有《智取威虎山》。


    《三打》的主要演员也都各自打道回府,从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变回了普通人。“绍剧美猴王”六龄童更是被关了7年牛棚,直到1977年才再次回到舞台。


    上世纪80年代,绍剧又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绍剧团继续走南闯北,六龄童一天就要演3场,从早到晚,连卸妆都省去了。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2-01
五代艺人薪火相传


    说起昨晚这台纪念版的《三打》,从策划到出炉,才短短几天,却凝聚了一代代绍剧人的精髓。


    筱艳秋告诉记者,自己是上周接到通知要上台演出的,退休已久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再穿上戏服。上周一在绍剧团报道开会,紧接着开始排练、舞台合成,昨晚正式开演。


    很多老演员都说,没想到现在排戏还能那么快。几十年前,剧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边编边排,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变化真的太大了。


    而这几天,在与新演员的合作交流中,老一辈艺术家们也感受到了这群后起之秀身上的很多闪光点:科班出身功底好,基本功特别扎实;学习能力特别强,善于吸收老一辈精髓并融入自己特色;表演方式和人物塑造更现代,与舞台技术融合到位……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六龄童和筱艳秋算是第一代猴王和白骨精,那么昨晚的纪念版可谓是五代演员的集合版。孙悟空由68岁的小七龄童、55岁的钱小宝、46岁的陈炳灿、30岁的章劼、20岁的王浩爽共同演绎;白骨精由76岁的筱艳秋、53岁的马超英、32岁的徐峰和23岁的杨炯同台表演;猪八戒由70岁的七小龄童、53岁的顾全荣、46岁的姚百青和21岁的朱丹贤共同表演;唐僧由78岁的十三龄童、59岁的赵秀治、41岁的沈宏亮、33岁的章立新、22岁的应林峰共同塑造;沙僧则由69岁的金六一、44岁的薛永良和22岁的胡梁虹同台演绎。


    谢幕之时,当5位“孙悟空”,4位“猪八戒”、5位“唐僧”、3位“沙僧”和5位“白骨精”站成一排,向观众们鞠躬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正如一位看了50年《三打》资深戏剧所说,昨晚的演出,不仅重温了老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更看到了绍剧后继有人的希望。

级别: 中尉
发帖
81
铜币
694
威望
116
贡献值
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2-01
“第三个春天”也许就在眼前


    昨天中午12点,绍兴饭店凌霄阁内,觥筹交错。


    32位绍剧表演艺术家重聚首,再回首,武生的身板已经不再挺拔,花旦的青丝早已发白。不变的,是那一口浓重的乡音;喊一声,音调仍是高亢洪亮。再回首,昨日仿佛近在眼前。于是他们还和半个世纪前一样,谈自己,谈弟子,谈现在,谈以后,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绍剧。


    “绍剧发展现在真的赶上了好时代,弘扬绍剧艺术赶上了好时光。现在人才多了,后备力量足,科班专业出身的多。没有政治原因的束缚,演员们都能演自己爱的戏,这是演员之福,也是绍剧之福。”六龄童说。


    “如今绍兴市委、市政府和文广局对绍剧的发展都非常关心,关心我们的剧团,关心我们的演员,更关心绍剧后续发展的力量,所以一批批优秀的演员被慢慢培养出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舞台上。”刘显扬说。


    老一辈艺术家们也在努力着,虽然不能继续上台了,但是多培养一些弟子总归是见好事。


    六龄童带出来的徒弟不计其数,绍兴观众比较熟悉的就有刘建杨。作为“第二代猴王”的他,时时刻刻铭记着师傅的一言一教。


    “如果没有师傅,就没有我江南美猴王。”如今的他,在绍剧界已拥有了一片不小的天空。为了增加绍剧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率,他创立了绍式清口“大话绍兴”,用时尚与传统结合的方式,将这一传统戏剧赋予了新的生命。


    章艳秋虽然已经88岁了,但是只要徒弟们有帮助,她就会亲自出马。“文革后我就转行做老师了,不演了,算算也有十代传人了,很多徒弟要上台演戏之前都要跑到我家来问,我就再点拨点拨怎么演”,章艳秋说,现在她的徒弟筱艳秋都带徒儿了,看到徒孙都能上台表演了,她心里特别开心。


    一个忠实的戏迷和一个优秀的绍剧演员一样难得,然而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现在绍剧有人演,但是不知道未来几十年绍剧有谁来看?


    “现在生活节奏快,电影、电视剧的节奏和现代生活很合拍,所以看的人多。但是绍剧节奏慢,讲究磨,讲究把功夫做足,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爱看了。大多数的戏迷还是旧时光的那些面孔,他们会老,我们也会老。真的希望几十年找那种半夜里来排队买票、一夜之间全部售罄的场景,还能在绍剧演出史上重现。”刘显扬说。


    就在今天上午,绍剧博物馆正式开馆和市民们见面了。孙悟空的金箍棒、给绍剧伴奏特有的乐器、手绘的绍剧脸谱、绍剧的气源与演化、历代名伶、演剧集锦……市民都能亲密接触,甚至还能现场看一场精彩的绍剧。


    绍剧博物馆负责人说,建馆的目的,除了第一时间把这些古籍抄本、戏目乐谱、戏服道具呈现给戏迷们之外,还营造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传统剧目普及地。尤其是让我们的后代,能近距离的看看我们的绍剧,听听我们的绍剧,爱上我们的绍剧。


    “君不闻,紧鼓斗残龙虎,急弦际会风云;伤壮志之未酬也,悲馒头华夏血染;奋大圣之金棒兮,扫鬼蜮玉宇澄清;回气荡胸,落尘震庭;声将海底翻起,调高冲宵遏云。是何戏哉!是何曲哉!是何唱哉!倾人间不平戾气,寄吾越豪迈之风魂者也。”绍剧,作为最有绍兴特色的传统剧目,阳春白雪可赏,下里巴人可观,“第三个春天”的曙光,也许近在眼前。

级别: 中将
发帖
12313
铜币
12911
威望
10258
贡献值
946
银元
2355
金币
6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12-01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