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刘乃侠 王江浩 林峰
直 径:100MM 银上色.
发行数量: 银16枚(家属6枚)重670克
正 图:刘国钧肖像图及主题文字
背 图:刘国钧捐资修建常州文笔塔,靖江刘国钧纪念堂图
铸 造:上海新世纪厂
市场参考价;
12000元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香港以至整个东南亚的工商界,提起刘国钧,几乎无人不知。
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为“民族工业的骄子”。
“实业苏民思广益,经纶裕国志大成”,他成就了一个爱国实业家的伟大传奇。
刘国钧(1887年-1978年),生于靖江市生祠镇,名金生,字国钧,号丽川。
在国难深重的岁月里,刘国钧先生怀着“实业救国”的宏志,开始了艰辛而辉煌的创业之旅。抗日战争前夕,他将成熟的生产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巨额资本转移到香港,为香港战后经济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到内地,以极大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为了激励后人学习刘国钧先生的爱国创业精神,1985年靖江县人民政府对刘国钧故居进行修复,1986年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刘国钧故居被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开始,又新建国钧堂、事迹展览馆;同年10月,刘国钧故居被泰州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国钧故居位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占地1.47亩,由旧居、敬修堂、善馀厅、事迹展览馆、国钧堂等部分组成。整座建筑回廊相连、天井相隔,疏密有致、浑然一体。
走近古色古香的门楼,刘海粟先生的手迹“弘毅园”三字遒劲有力。来到旧居,只见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艰难困顿的少年生活。旧居的墙上挂着条幅,是刘国钧先生晚年回忆少时贫苦的一首诗: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刘国钧出身贫寒,父亲刘黼堂在乡间任私塾教师,后患重病,全靠母亲刘丁氏靠帮别人做佣和纺纱维持生活。贫困的生活造就了刘国钧自强不息的性格。刘国钧念学堂欠老师八百文钱,他靠自己帮别人折纸锭和卖水果挣钱把学费还清。15岁那年,他经邻居柳秀方介绍到常州埠头镇柳永丰京货店学徒,谁知老板嫌他身材矮小,将他拒之门外,他心中发誓:总有一天飞黄腾达后,一定把这店铺盘下!他继续四处寻找工作,孤身一人在外闯荡,帮人撑船、晒布、放牛,吃尽了苦。几年之后,他果真把店铺买下,实现了当初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