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4662阅读
  • 3回复

271、(2011年—34)“蟋蟀”纪念银章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3133
铜币
4918
威望
4890
贡献值
750
银元
600
金币
0


设计雕刻:朱卓鹏、童友明
直径:80mm、银上色,重470克
发行数量:银38枚
正图:对阵的两头名种斗蟋战将的英姿图及主题文字
背图:以珍贵的明代宣德(德字中间无一横)蓝地白纹蟋蟀瓷盆为主图案,下方缀以一群围观斗蟋的古代孩童图及朱卓鹏先生所写的古代姜 的诗句
铸造:上海新世纪纪念章有限公司
市场参考价:8000元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蟋蟀(cricket)是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昆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全球约2400种,长3~50公厘(0.12~2寸)。触角细,后足适于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前翅硬、革质;后翅膜质,用于飞行。雄虫通过前翅上的音锉与另一前翅上的一列齿(约50~250个)互相摩擦而发声。音的频率取决于每秒击齿的次数,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000周/秒。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有诱导雌性交配的求偶声,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于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于秋季成熟产卵,若虫于次春孵出,蜕皮6~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蟋蟀亚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属(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domesticus,旧作Gryllusd omesticus)体粗壮,黑或褐色,常打浅洞;取食植物、动物、衣服或互残。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时进入室内。家蟋蟀头部色浅,并有深色横带;已从欧洲引入北美;见于建筑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日夜鸣叫。在美国售作鱼饵,又用于生物学实验。田野蟋蟀属常出现于诗、文中。如狄更斯的《炉边蟋蟀》(TheCricketontheHearth)。针蟋亚科(Nemobiinae,或归入蟋蟀亚科)长12公厘,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条纹针蟋(Nemobiusvittatus)腹部有三条暗纹。树蟋亚科(Oecanthinae)白或绿色。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雪白树蟀(Oecanthusfultoni)通称温度计树蟀,因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的华氏温度。栖息在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夜间叫,草丛种类日夜都叫。蚁蟋亚科(Myrmecophilinae)的种类小型,3~5公厘长,无翅,弓背,生活于蚁巢中。钲蟋亚科(Mogoplistinae)的种类(无翅灌丛蟋)常见于灌丛或热带多沙地区水边的碎石下,体细长,5~13公厘,无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鳞片。蛣蛉亚科(Trigonidiinae)的种类(有翅灌丛蟋)4~9公厘长,产卵器剑形,生活于池边灌丛中。金蛣蛉亚科(Eneopterinae)的种类(褐色灌丛蟋)较大,瘦长,浅褐色,常见于树上或灌丛中。在东方,人们笼养雄蟋蟀听其鸣叫;在中国斗蟋蟀的风习已有数百年之久。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于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在缅甸曼德勒的市场上销售一种大型棕色的炸蟋蟀,常供游方僧人食用。
    在英语中,许多其他昆虫亦称cricket,如突灶螽、沙螽(Jerusalemcricket)、蝼蛄(molecricket)和蚤蝼(pygmysandcricket)。这类昆虫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褐色或黑色。雄虫会发出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或针状。卵被产于湿润的土壤里。肉食性的种类如树蟋将卵群产于植物组织
  蟋蟀的种类数以千计,我们所泛称的蟋蟀,是指人们乐于饲养玩赏的斗蟋。斗蟋又称蛐蛐、促织、络纬、吟秋、吟蛩、蛩秋、蜻蛚、蛬、赚积、莎鸡等等。
我国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和唐宋诗词、明清小说杂记及历代的专著专论,有大量的记述、研究蟋蟀的文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杜甫诗句),“遒健奋鹰扬,对敌无双,战经百场”(姜 词句),斗蟋以其能歌善斗的特性与魅力,以及相关的深奥知识,牵动古今无数“蟋迷”的激情。唐代京城斗蟋成风,宋代更盛,乃至出现“蟋蟀宰相”贾似道之类的人物。明清两代斗蟋之风经久不衰,专业化的斗场規模可观。时至今日,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城市中,民众广泛继承了斗蟋传统习俗,剔除其博奕成份,斗蟋娱乐活动不啻为一种极具趣味性、知识性的文化现象。个中之学问经验、无穷悬念、 惊心动魂,绝非其他任何娱乐活动可以替代。
    应众多斗蟋爱好者和大铜章藏家之需,特制80毫米“蟋蟀”大铜章一款。正面为对阵的两头名种斗蟋战将的英姿;背面以珍贵的明代宣德(德字中间无一横)蓝地白纹蟋蟀瓷盆为主图案,下方缀以一群围观斗蟋的古代孩童,并镌有著名书面家、文学家、古玩鉴藏家朱卓鹏先生所写的古代姜 的诗句。

电话:18921101688、QQ46204687
地址:江苏省无锡电信公司后勤服务中心(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3号)(214001)
农行卡:6228480430830588017邮政卡603020064200017751
http://blog.sina.com.cn/ygq8867888
级别: 少将
发帖
8511
铜币
11641
威望
8770
贡献值
263
银元
-82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4-10
不喜欢!
级别: 少将
发帖
5451
铜币
672
威望
3474
贡献值
226
银元
7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9-08
学习、欣赏,感谢殷老师的好帖,图文并茂,拓展了知识面,增涨了见识。
级别: 大校
发帖
2557
铜币
4290
威望
1902
贡献值
5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12-11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