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生做《庄子》,我曾戏言,“要是让我来做《庄子》,背面我就做一坨大便。”有人会说,这太不雅了吧!没有不雅。因为庄子说“道在屎尿中(出自《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说明什么,真理是无处不在的,道是遍布一切的。
在做铜章雕塑的圈子里,在我看,大多都不看书,读古书,通义理的更少,几乎没有,更别说中西贯通的了。
先来一段,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有一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泉香而酒洌”原来是“酒洌而泉香”。欧阳修吧整个《醉翁亭记》刻在石碑上,刻好后发现“酒洌而泉香”不好,石碑敲掉重做,只为“洌”读四声,“香”的一声,在这句子里四声比一声要舒服。欧阳修是细腻的,并且是有决心的。同样的细腻、同样的决心,还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他叫罗丹,在做《巴尔扎克》时,原先雕像塑造有双手,罗丹问学生此雕像怎样?学生大赞雕像双手。罗丹觉此双手影响雕塑整体,亲手把雕像双手砍去。一个敲石碑,一个敲雕塑,以曲而同工。说明什么?说明造币厂做的东西太烂。设计师读书太少,细腻的欧阳修,细腻的罗丹都没变现出来。不如学他俩,敲掉重做。
一千多年前,菩提达摩东来,要找一个不受人惑的人。直到今天,我必须说,这类人太少。在大铜章收藏圈,这类人更少。凡有情趣者,有审美者,有史观者,进庙宇,进石窟。看宗派,看格局,看法相,看变迁。如杭州的飞来峰,看的是元代的造像,从造像读懂密宗的影响。文物出版社出《中国石窟》,大量的造像艺术,一两张全景照片而已,鸟瞰四大石窟都一样,窟前有条河,窟后是座山,坐北而朝南。石窟之精髓在造像中,从洛阳到大同,从大同到麦积山,从麦积山到敦煌,你可以遥想当年的丝绸之路繁忙景象。从大同的云冈造像可以看到北魏拓跋氏的影响,看麦积山你可以看到北魏后期对隋的影响,甚至是唐的影响(北魏后期,宇文氏到那罗延(隋文帝杨坚的鲜卑赐姓)到唐高祖李渊(李渊的五祖仙是北魏弘农太守,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我相信这才是收藏的真理,是品味,是乐趣。什么“石窟的个性”,造像才是“石窟个性”写个避实就虚的吹牛文章,居然还有一大帮人顶。这一大帮通通都是受惑之人。
还是王安石在飞来峰上写得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高层里看收藏,就是一种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屎尿里都可以发现道。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以发现,罗丹的《巴尔扎克》可以发现,四大石窟的拓跋氏到杨坚到李渊的“假爸爸”“真阿姨”的关系。你都可以发现道。我想这才是收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