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手此章,很为其厚度而惊奇,但细品下旋即明白了个中楚翘,此章为了表现大足石窟群中的4尊国宝级造像的风华,而将浮雕做得很高,故只有加高铜胚的厚度才能达到目标工艺。
其实中国雕刻绘画艺术自古强调写意而较忽略写实,因而历代雕刻艺术大都神似但不追求细节,这与西方古希腊的大理石和青铜造像雕刻突出人体力量、完美身材比例、关照细节的表现手法相去甚远。但大足石刻群中北山136窟的南宋时期造像,则彻底打破了中国造像艺术的这一通病,窟中观音造像虽不高大威武,但却是仪态万方、栩栩如生,尤其以刻画细节见长,当推为那个时代中国造像艺术的巅峰应不为过。
此章选取了136窟中的日月、数珠手、玉印、白衣似观音像维主体,侧配八部天龙柱为参照物,加大了此章的立体空间感,透视技巧运用娴熟。
另比较遗憾的是正面的比丘侍者与背面的侍女,由于浮雕高低面落差大而有限于目前冲压工艺水平的局限,造成这2个造像成为“半边”像,以后设计此类章时能否用章面设计技巧来规避这类缺陷,无论对设计师还是上币,都可能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毕竟瑕不掩瑜,此章也契合了136号窟的绝活,那就是章的细节非常的丰富,用高度写实的手法,将这些艺术瑰宝融入了80mm的天地内。
如果大足19号是豪放派,那大足20号章可谓婉约派;大足19表现了唐前男观音造像,而大足20则是宋代传承至今观音女性化的造像。两章可谓相映成趣。
另想到一个谶子:一日佛陀指着手中一滴水问坐下弟子,“如何在太阳下,这滴水不会被蒸发而消散无形”。众弟子皆默然。佛陀释道曰“把这滴水放入海中”。
同理,即使一个大足石刻群也有造像近万尊,更遑论堂堂中华文明5千年长河中的万千故事和文化题材,可以通过大铜章精彩表现的文明光辉,实在太多太多了。既然任重道远,那这种责任如何担当?
答案就是佛陀的教诲,把自己融入大海中,用合作代替纷争,共同求索,共同进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