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章的对比赏析
通俗地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劳动成果,是创作者在客观物质上以有形的“物现” 导出,传达给观受者在主观意识上以无形的人文“感悟”导入。一切艺术作品的颀赏都要依赖通过人的感观器官即眼、耳、口、鼻、心来完成输送。其 中载于艺术形式为表现,能够较久较广留传的有建筑、雕塑、绘画、影视、音乐、诗词小说文学形式作品等等。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或价值,不仅要看其内容的意义,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渐达完满地契合表现了内容,这是作品的最主要的价值体现所在。艺术品本质上是体现文化精神的产品,审美价值观的取向和导引是艺术的真正功能性作用价值所在,是它的最基本 、最本质的特征,是与其它思想意识形态的区别和凸现所在。如此可知,所有物形的以形式各异为示出的“物现”之表载,其实质都是艺术的外化“刻画和构建”, 所有无形的以人文意识为观入的“感悟”之内容,其实质才是舒真意、诉美情的内化“塑造和提炼”。
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凝展于作品为舟,它是创作者用来阐述自己思想的艺术符号语言,以直觉、恰切的、整体的、综合呈现的方式把握表现对象,以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突出的、最具风格象征的形式来创造独特的艺术表现,每件作品表现的方式都各自不同,如风格各异之舟。用独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诉达作者各自主体的、主观的体验、感受和感悟,它表现的是一种非科学逻辑上能推论的真实,并可以此导证的理性理解,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它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感知悟 ,从中感悟生命、感情、宗教、伦理、哲学、、、、的人文通悟之观照。以各种形式诉诸感觉是艺术表现的唯一途径。所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者、不同体验的不同形式的作品 ,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形式特征,此特征既具个体的独特差异性,又呈整体的丰富多样性,如此契合并反映了形式在作品中的广泛表现的作用功能,如音乐作品能表现空灵的感觉,绘画作品能表现设想,影视作品能表现假设,诗词歌赋作品能展现想象、、、,其中,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更能以接近“实际”的品赏,用型体构现方式来表现艺术内容,如建筑、雕塑、舞蹈等,铜章作品便是这样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它以更具直观、层次、纹理、立体、金属质感的雕塑、镶嵌、着色等手法,具有显著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独特优势和特别的艺术美韵的呈现。若加于比较分析,在对铜章作品的对比赏析中,更能有助人们在作品观赏中感悟其艺术之美的蕴境,从中也能找到一把进入作品内在、内化之意的钥匙。
1,乐山大佛
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的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他有句名言: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其辞世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尚不足百年。而始建于中国唐代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终于在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建成,前后共历时九十载的乐山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内蕴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迂回纵横,布局巧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历经近百年的艰难,普度众生愿行的祀天礼器摩岩佛像,集科学实用功用性工程和艺术恢宏之作于一体,艺术“实言”早于这位大艺术家一千多年,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用伟大智慧,践行了其“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的艺术感悟名言,也阐释了其“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的体现之见。
章的正面:
大佛章设计雕刻秉承了“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自然观见,章体上用奇迹般的厚重之 质,以写实之法,仿如用刻刀剔去胚体多余的铜料,厚实铜体似是原山生态的“璞”之朴,雕去余雍后,清显而出的是本蕴其中而态出巍然的“大佛”,正所谓朴散之为器,器则以藏礼 。观法自然而作,为普天之下的众民祈福,以求得天地谐和人安泰的世道,寄托着人们对命运之道的虔畏敬礼,而至“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的道本佛性之见。海通法师发愿心始,托钵化缘以行,不具“剜目”言志的真善毅行,传言也让一阐提人如贪官等震而悔愧,善根善心复苏醒,复如“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从而觉起万千民众工匠,聚仁聚智向佛而行,于山于水间穿行不畏,于险于恶中矢志不移,于施于舍中同怀不懈,缘生了佛出众人“掌”大象景观。大佛铜章以掌上雕塑之艺术再现,完美契合了山是掌中佛之心见。用 艺术再创作的形式,雕出山是掌中佛,佛居心中山的相、佛、心一体的菩提观。
章的背面,
佛之山体的“色”现之中,深镂凹雕显出一佛首,端影如虚,上以浅浮宽取的凌云山远景轮廓,在佛头额前与发髻处绰影合一,佛首之心处,以朦胧浅浮雕凸现海通法师形态:动以施礼托钵,是为普渡众生,建造大佛之诚之辛,花时数年募掌巨额金资不生利已私贪为“ 受”,以法师为祈民安剜舍双目而舍,震驱贪官嗔行忘义为“想”;空灵弥渺中,远似见海通朦朦漫水而现,从烟水浩渺之穷处而出,向淼流漾散之尽头而隐。漫水之观处,仿如至 微至细无缝而不达的轻流,又如精灵轻巧得恒以复分的尘粒,任意迁现飘抚无定,空灵似无处可居可寻触;近似观法师凌波踏浪而至眼前, 凌空之态,波涵水性,粼粼如泛丝光,汤汤似扬涛声.,状形以观受中的“行”之隐、迁、现,如生空非空之悟“ 识”,此间高超的设计来表达,精炼的艺技来创造反映的,是始于布施而得的智慧之感观,由此达至观照中禅现的亦幻亦真之悟,在方寸之间阐释了照见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皆空,为的是 “度一切苦厄”的佛在心中观,皆因心中“有佛”才是本质。从而传意“色即是空的妙有作用之体,空即是色的不空精灵之境”。从意出处雕出“禅”韵之现。
通观全章之赏感------
形现处:实处如此真,虚处如此幻。重处如此厚,轻处如此渺。依山傍水心见禅。
意达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善者乐佛。
境融处:乐是心中善,山是掌中佛,大是民安泰,佛是本质心。
2,民族魂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郁达夫在目睹了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种种麻木不仁后,年轻的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首创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新文体“杂文”,并将之发扬光大,期以文学为镜、为火、为良药、为手术刀,用他的热情,他的忧患、他的抗争他的不屈、他的奉献精神,化文字为投枪匕首,一生用了近130个笔名与敌人及同胞的奴性作“韧”的战斗。倾其一生擂鼓呐喊,为的是沉默后蓄能以岩浆迸射般地爆发。他以炽热的感情,携气势恢宏凌厉,汪洋恣肆的文学艺术力量之展,形咄咄逼人,冷隽辛辣的文风,其作品文法结构严密,富于逻辑,虽简炼含蓄,但说理透彻,善用比喻,他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形象针对性。他的“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的悟识,体现在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上,不惧用生命的付出矢志不移地坚守, 在无物之阵的战斗中更现出其铮铮铁骨,傲岸精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评价鲁迅:“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日本作家山上正义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七十多年后的中国,“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先生沥血钟爱的祖国,虽已不可以与之所言的那个时
代同日而语,但如今郁达夫的慨言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唯以心怀忧患意识的国民,才能以反观反省之心而达图强不息的国家,复如鲁迅先生言:“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仍透着醍醐灌顶、惊伏起蛰之功效。
---------“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选生逝世七十周年。痛别鲁迅 70年的今天,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先躯,特制纪念大铜章一枚。”------“民族魂”大铜章由是便承志而出。
章的正面:
艺术家定义大铜章为掌上雕塑,什么是掌上雕塑?文字上的释解会助没接触过的人从抽象处去理解。然而当你有缘捧赏到“民族魂”这么一枚章的话,相信一切的文字之释都不足以如此直观直达对此定义的理解。章正面无一字无一饰,只一先生的 稍以侧观的项上头像为塑现。雕塑的处理有夸张但不失实,犹其突出的是对其毛发的艺术处理手法表现,包括胡子、眼眉、头发,无不以夸张的厚实拱凸为塑现,特别是对头发的雕塑,从额际处至发顶上渐厚而凸塑 ,如嶙峋山壁般峭出前倾,以其厚凝坚固状展飞扬之态。反衬出因脸容的清臞瘦颊而颧出的沧桑毅态,深邃专毅前视的眼神,嘴角微动牵起的鼻翼面颊处,如丝一闪笑过的肌纹漾展,还有那如轻抿微提的下巴、、、,无一不透着先生的内在神韵,观其雕塑头像之势,唯因了这如火炬逆风飞扬般的颅发,彰现出了人物精魂的傲扬向上和前途光明的希望之寓,也用雕塑的语言诠释了先生“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的炽热情怀之直观韵味的艺术再现。
章的背面:
当年覆盖先生灵柩的旗帜上,是先生的挚友,民国七君子之一的沈均儒先生所书“民族魂” ,章的背面唯以这三个大字突现分布,形如墓志之碣。以先生手书诗稿笔迹,阴刻为底衬,通施以碑石黑色,浮雕“民族魂”三个字凸起阳文竖排为雕现,章背凸起的边圈为框景作用而加深目视的牵吸,和阳雕的字体衬谐为一整体而现,三个字采用魏碑体书写,施色与正面头像相同。沈均儒先生的书法古拙灵动,神凝劲透,朴厚出腴,其线条结体章法,尽现姿态遒美的神韵通达,恰于先生的精神文意相映相融。国人古来以死评生,总有一种近似宗教的对逝者先人的教化情结的反映,或鄙之以“余臭万年”,或尊之于“流芳百世”,以碑碣而志者,唯纪其德行,旌乎功业。而章上形如碑志的“民族魂”之凸现,恰以形意相融的雕现,表达了人们对先生的盖棺定论之言。通观此章,则无论从形从态、从势从韵、从志从境上,或由表及里处,形至意现处,无一不表达抓攫住了人物神魂,并在雕塑语言的艺术表现上与之精准地契合,铜章造型艺术形式表现的先生精神之魂,近似完美的彰衬展现,如此的令人震憾。时至今日,先生凝炼意赅、饱含情志的言句,无论童叟,国人皆能随口即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
鲁迅不死,魂志长存!
3、荷花
章的正面:
荷花之于国人,在绘画、影像,观景中可谓常见,似是再司空熟悉不过,可当我初见“荷花”铜章之时,竟骤然生出初遇却又似曾见的怦然心动之感 。章的正面,古铜的天然色泽,自然无平滑感的铜地材质,底部的水面似没有任何的雕饰,凹凸鳞皴之感,全凭粗犷糙涩铜质的浅浅隐浮,现出涡伏轻漾的微微水面动意 。洒脱如水墨国画的荷叶近景以浅雕之浮高出质底水面,叶面的舒展缓拱作态,脉络犹现处,开阖起伏,抑扬生姿。前一大朵叶面宽展的微起缓伏,如母亲般的自信温和,中一小朵如裙摆舞扬,仿是依傍在母亲身边的小女孩的欢快无拘。侧见一稚嫩尚未舒展开的荷钱梭卷儿,似天真雀跃的小囡囡仰看着舞动的姐姐。后一朵荷叶儿伏波内敛,在旁静立如处,似及笄的无邪少女容华初展,直观之处可觉娴静意态,通感之时能悟情趣天伦。层层田田之叶,碧绿如染,纤尘不附自清,玉润似盘,滴水成珠自圆,清净其心,玉圆其意,仿是 绿衣仙子在凡,实是人间净土慰然。高超的设计雕现技法的形式表现,于情真态溢处灵动出意,让人概发“天歌应春龠,非是为春风”之叹。
三朵莲花一支莲蓬,婀娜娉婷,在浅浮雕刻的叶面上复塑突起,更是以油画式的着色处理,重施金色油彩,厚实满涂处、依然雕现出工笔写生般的细腻肌理,梗柄上清显易见的轻钝刺点,花苞莲蓬上似撑欲出的线面勾塑,花瓣密实砌展而界面干净的层叠繁拥,塑雕间明暗映现的层次分明、、、、、、生机饱满的形意如神出栩栩而观见。在水面如漏暗伏、叶展欲满浅出的衬托下,疏朗轻曳的花蓬如铄金溢美地灿烂,在厚实层进的对比效果里夺目为牵。在方寸8CM的格框中,水、叶、花、实的布设,利用铜材的天然粗粒纹质 ,在 点、线、面深浅粗细不匀的勾刻中富于变化,在雕塑、描色中纷呈起伏凸现的动感异态。不同技法的恰出其意的运用上,水隐叶暗花明,于冷暖有序间层现推进的丰富效果,花叶枝蓬姿形各妙的动态之韵中,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意生而起,游刃有余般地延伸至章外的荷景荷蕴--------
无边的花叶葳蕤开阖起伏,如歌的行板中爱莲说随风漫溢:“余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 涟漪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文人雅士爱荷,假物抒情,权执吏者爱荷,借通喻达。百姓爱荷,深知情真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师者爱荷,犹释其义: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于叶之有卷有舒,花之有开有合间衬托辉映,相衬互彰中美出胸臆自然,咏叹着对生命的热爱、渴望和留恋。
我之爱荷,即使是在翠减红衰愁杀人的秋风冬雪中,寒泥深覆之藕,冷霜薄凝之蓬,唯觉寂寞中透着热烈,仍察悲愁中映着喜悦:知荷不叹衰愁词,叶残花谢魂自留。秋霜冬雪本无碍,结籽蓄根看重年!生在淤泥中,藕心有虚,藕节存芽,裹在蓬壳里,莲子有心,莲实是仁,真可谓于下留善根可发,于上有仁心能繁。如此藕根,乌泥环没处无地莫不佛土,如是莲心,霜寒严加日无时莫不佛心。身中净土是,善根觉阐提。
僧人爱荷,谓万变菩萨,不变佛座。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将荷花与佛教紧密结合, 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缘系。佛教认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 ,清香如沁,如脱六道轮回于娑婆浊世,持莲花世界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观,所以佛教中的诸佛众菩萨均坐于莲花上。荷花婷婷,立出水面,似依似疏,似守似望,仿佛微风伴随的心起念动,虽若隐得几乎难以察觉,而无边无际处彼此却可悟达以心灵的沟通。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金色莲花的彰凸灿现,茎之虚空,不见五蕴;叶之碧翠,清生其中,花开庄重,馥郁弥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赋比莲花之化生,意诉“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的西方净土境。章的正面一角,更妙在塑一金身小天使,似是从莲花蕊中飞离又回首,又似从他处飞近而欲一亲芳泽。西方基督教中视为纯“善”化身,“纯净体”的天使,在艺术化境的方寸铜章中,佛之西方净土的莲花心语,与小天使恋恋不舍的对视对话中,竟是如此奇妙的超然谐和,似是于藕断无相关处,出人意料又合乎自然地生出丝丝相连之观悟。如此点睛之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地呼应到章之背面-----
章的背面:
章的背面,整面以相连不断绵绵不绝的浅雕卍”字纹符为底饰,其在佛教中意思是"吉祥海云相",寓健康、善良、仁爱、宽容、平等、和谐之意,象征着光明,还有轮回生生不绝之意。上海静安寺长老慧明法师所题的“和平吉祥”居中为凸塑,行楷点题塑金晃灿,笔行端健,润通格圆。此章更觉形以意合之妙处,在于一改绝大多数的圆形章体,设形方体正之现,为方正状。缘是取“方”义为“比类也”,以荷取象比类达“和”之寓,正通“政”,平心持正以通世“和”之意,镶嵌于仿红木的方框中,宜饰宜志,恰如绿荷红萏总相映。
4、莲年有余
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与人的沟通,表意传义,语言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是最重要的运用于交际与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 定我们民族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的“小文化”反映。语言离不开读音、听调、会意。而谐音则是指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同读”或“近似”音,它在人们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以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以此来表达“借代”之意,从而形成一种取其音同弃其本义,借此音达彼意的特殊效果之现,是各种语言间的“语音联想”现象,这便形成了所谓的谐音文化。
谐音借代之联想备受各民族青睐,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它深深地烙上了悠久而多彩的文化印记,以主观心理暗示切入,通常用于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 ;利用谐音修避开不吉利、不合好、不谦雅的字词 ,从而避免不良的交际效果和宿命之认等等。汉民族犹其擅长以用,它以特定的文化传统、民俗心理、情志趣味、审美习惯等相关意识,在如镜观照般的反映中,折射出民众的生存理想。如:碎(岁)碎(岁)平安----枣(早)生贵(桂)子----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衣)少十(食)------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粟绽缝黄(凤凰)见,藕断露丝(鹭鸶)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章的正面
连(莲)年(鲶)有余(鱼)大铜章,正是秉用了这一传统的民俗谐音文化设计面成。章的正面,以一厚实轻卷荷边的莲叶如托如捧而设雕,置身其中的胖娃娃的开脸,雕刻得饱润如荷花苞,稚肢似嫩藕。喜眉月牙弯,笑口菱角翘。怀抱一甩尾扭身的肥硕鲶鱼儿,抬脚助力以夹,敦圆的身姿随摆动的鱼儿前倾,数粒水珠溅滚在荷叶上,仿佛可听到他“嘎嘎嘎、、、、”的欢纯脆笑声,极具动感喜气的渲染。一目了然的点题立意扑面而来,表达了人们对丰调雨顺、富足生活的颀喜和向往的真切之情。
章的背面:
章的背面,从正面莲叶边延拱过去,形以渐凸状,三枝粗壮的莲梗参差有姿,梗上刺点密现,中以莲梗蒂结处为拱顶,脉络雕浮匀以幅射状伞延,以轻凸缓凹的叶背为景衬,如一圆盾似挡似护而立,右下雕浮起一顶荷花一盏莲蓬,姿端态雅,左上一蜻蜓展翅飞近,状是闻香而来。自在蜻蜓肩舞纱的悠然中,轻姿灵韵飞款款,歇叶吮花心眷眷。其清丽谐韵的画面静中有动,布设雕现极具悦目美感: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犹蕴舒心恬意:人们在物质丰足的愿达中,享受的是精神上心灵上的轻飞漫舞的自由自在,一如盈盈无负重的蜻蜓,疏影清潭轻点水,更立剑尖若等闲、、、。
管仲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人们对于吃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如此源远流长。也道出了富余的物质储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连年有余、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的期望,是所有生活在这片虽富饶美丽,却历经天灾人祸、多舛多难土地上,但却从不懈弃追求以心灵生活为向往的,真如赤子般展露的情志愿祈。此章选用民俗风格的谐音蕴义,在厚实质感的铜材上以高浮雕为现,意寓物质唯厚蕴而“有余”之意,唯之有余才能备防,方可挡风遮雨,唯因有余方可衍繁,才能在其坚实的拱护和滋养中,开出礼义文明之花,结出本立道生之果。由形而下通达形而上的谐音画意,正面与背面的意从象寓的呼应,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真善美的共融,让观赏者和创作者通过雕塑作品的艺术形式递现,在情感和意达的交流上产生沁心入脾的感染共鸣。
-----------------
艺术家在创作中诉诸自已的审美和情感,需要用合适的形体和符号语言来表现,用时刻与生活敏感相连的感觉神经感触,于细腻处体察,于粗犷中提炼,把生活内蕴的人文观感,选择用最能传神达意的艺术形式去展现内容,铜章这一造型艺术载体无疑颇受青睐,其既具微缩般模型化的质感直观、便携式的随赏,零距离的品玩的优势形式,被人们喜爱并形象地称其为掌中雕塑。 如同主为“人物”为表现的铜章:乐山大佛,雕去而形得的“大佛”像,以写实手法展现,意达“器”出之形,全在去、留之念间。从中可观悟到,人也如此,以什么形象立世,全在于你“去’的是什么,“留”的又是什么。也寓意暗合了佛观的因舍而得的舍得之观。于雕于塑间,实出“佛”象形,虚出“禅”会意。雕出的是“器”形,塑现的是“道”义,实雕虚塑之间,尽达佛心禅境。民族魂章,正面以夸张手法的“虚”加塑型,实塑鲁讯的纪“实”之神,背面以“书体之虚碑”为形的魏碑雕现,意塑出先生“精神之实碑”为志的观悟觉意。虚之于形,实之于神的反向艺术手法表现,尽在一雕一塑中观达。其深中肯綮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鲁迅精神蓬勃向上的思想内容,在铜章的雕塑语言中于近似完美得体地高度和谐、统一融衬。
不管是乐山大佛章,或是民族魂章,不论佛心禅意,还是精神魂志,章中诉达的人文之意,让人们在艺术审美的观照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感观人生,去观外省内,在佛之“真性”和人之“真情”中获得直观直达的启迪。在佛的“善心”发愿和人的“善行”实践中,唯“真”是心是魂,是为他人,为社会的“神之意出”、“人之志现”的共通之处,是“善”之体现的根本所在。
再看同主为“景物”为表现的铜章:荷花章,以层次分明的浅雕而现舒展态生的荷叶轻浮于水,铺展的叶面上加塑凸现的荷梗、花朵、蓬莲,天使,再复塑以厚实的描金彰现,层进而出的隐若、平现、凸塑之间,天、地、人三界意出为诉,表达对西方净土所代表的美好世界的终及向往。谐荷以和,更以方正之章体,以形寓“和”之核心之意,是融出世入世观为一体,诉天地人“合”的祥和,达世界融谐的美好祈愿。连年有余章,可谓愿从象寓,意从形出,以厚体高浮的表现手法,以眼观至手感处谐音象意而雕塑。在对人们吉祥和美生活的心愿主题表现上,荷花章以文字的“实”语凸现而诉,年年有余章则以荷花蜻蜓的谐音“虚”语象意而达。不论荷花章还是连年有余章,都用特有的艺术雕塑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自在的心灵、祥和的生活,洁美的世界,无论天上人间,“美好”都是共通以求的净土般的世界展现。“和合”之愿景中,真、善、美不是并列关系的单独之展,而是条件关系的递进推现,由真而至善终至美的承载展进着天人与共的向往。
-----------------------------------------------------铜章这一带着金属质感的造形雕塑,非常契合从“微尘中见大千,刹那中见永恒” 艺术表现方式。方寸中见大世界,星斗间凝永恒的艺术魅力,赋于冷铜以创作者的情感意诉之暖。在踏足现实生活为观省塑炼,着眼于理想志趣为展诉的创作中,在如刚抽枝展绿的中国艺术铜章这一棵大树上,涌现出众多的经典佳作,被越来越多的章友喜爱,信手一叶拈来:
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开发,罗永辉的高浮雕生肖系列、手雕系列宋人画选,明珍画选、朱熹华的生命系列、、、,
由金泉阁公司唐兴邦开发,韩晓生的禅、老子、孔子、连年有余、成吉思汗、陶器,童友明的中秋,林峰的百家姓,刘涛、刘明权的青春之歌、鲁班,王江浩、崔现礼的石窟系列,怀普、韩晓生的老子、连年有余,陆海、王江浩的核桃、思想者,温明龙的十八罗汉、于福辉、林峰的茶圣陆羽、怀普的珍惜动植物系列、、,
由布瑞奇有限公司,大铜章收藏者协会叶峰开发,陆海、王江浩的乐山大佛,陆海的蜗牛,王杜、冯韵明的消失的记忆、陆海、王杜的悬空寺、、、、
由康泉阁开发,陈坚的小桔灯、世纪巴金(巴金星),三国、、、、
由大铜章艺术网孙培荣开发,孙培荣、沈杭俊的思之爱、沈杭俊的湿地、玫瑰,林峰的罗汉图、、、、
由瀚朔文化有限公司,艺术章牌中心罗兵开发,隆虎、林峰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民居系列,林峰、隆虎、许佳丽、罗兵的阳澄湖大闸蟹,王江浩,隆虎的多难兴邦,、、、
由集币在线的王斌开发,廖博、常欢的京剧首枚的戏曲系列,童有明的祖冲之,陈坚的徐渭、黄酒由煜泉章友会张新龙开发,朱熹华的二轮高浮雕生肖系列
由凹凸文化有限公司,铜道艺术开发,灭绝动物系列、拯救野生动物系列、、、
由5.1集币廖德生开发 陈彥、林峰的军事系列、朱熹华的石窟系列、、、
由金总开发,朱熹华的森林、罗永辉的熊猫三十周年、、、
由无锡铜艺轩顾锦芳开发,黄伟、李进的诗词曲三圣系列,童友明、王江浩、林峰的二战将领系列
由金谷大铜章艺术交流中心开发,夏鱼的弥勒佛、童友明的刘少奇、、、
俆云飞的三星堆、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盔巢哺幼),欢迎您到新疆来、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70周年、、、、
罗永辉的荷花、陈坚的王羲之,林峰的民族魂、、、、、、、
、、、、、、、、、、、、、、、、、、、、、、、、、、、、、、、、、、、、、、、
、、、、、、、、、、、、、、、、、、、、、、、
铜章这一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只刚走过短短的三十多年,相对其它的艺术品的藏赏,其受众还是一个非常小的群体,可喜的是有这么多的开发者、设计者、雕刻者已涉足其中,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并继续在探索的前行中坚持,以章为载体,用一腔热情,践行着自已的梦想。被人喜爱而藏的铜章作品,就象所有其它造型艺术作品如绘画、雕件、陶瓷等一样,其中的经典佳作,各自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性情,散发出作者自身的情志韵味。有道是“故胸中有气味者,所作必不凡”, 用审美的目光逡巡生活,正如“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哪怕是在现实的欠缺及不如意中,为艺者也能用艺术之手来挞罚为抗,用艺术之言来幽默反讽为省,用艺术的理想之绘为召唤引导,把对生命的尊严和真情的渴望,对为社会未竟的美好生活的梦想,对不具在艰辛中前行的坚定志向、、、、等人性美好的人文理念,用渗着自已性格和独具气味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加于诉达。铜章这一造型艺术之美的展现,在中国繁花似锦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如初露尖尖角的小荷,将会吸引更多蜻蜓、胡蝶、蜜蜂、、、飞赏而至艺术的大观园,亦或能以此为契入,引领人们在对艺术颀赏的有机解读中观悟真善美,或能陶冶情操,或可采花酿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