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19845阅读
  • 60回复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解读。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 本帖被 海角 设置为精华(2014-06-12) —
一,铜章的对比赏析
   通俗地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劳动成果,是创作者在客观物质上以有形的“物现” 导出,传达给观受者在主观意识上以无形的人文“感悟”导入。一切艺术作品的颀赏都要依赖通过人的感观器官即眼、耳、口、鼻、心来完成输送。其  中载于艺术形式为表现,能够较久较广留传的有建筑、雕塑、绘画、影视、音乐、诗词小说文学形式作品等等。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或价值,不仅要看其内容的意义,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渐达完满地契合表现了内容,这是作品的最主要的价值体现所在。艺术品本质上是体现文化精神的产品,审美价值观的取向和导引是艺术的真正功能性作用价值所在,是它的最基本 、最本质的特征,是与其它思想意识形态的区别和凸现所在。如此可知,所有物形的以形式各异为示出的“物现”之表载,其实质都是艺术的外化“刻画和构建”, 所有无形的以人文意识为观入的“感悟”之内容,其实质才是舒真意、诉美情的内化“塑造和提炼”。
   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凝展于作品为舟,它是创作者用来阐述自己思想的艺术符号语言,以直觉、恰切的、整体的、综合呈现的方式把握表现对象,以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突出的、最具风格象征的形式来创造独特的艺术表现,每件作品表现的方式都各自不同,如风格各异之舟。用独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诉达作者各自主体的、主观的体验、感受和感悟,它表现的是一种非科学逻辑上能推论的真实,并可以此导证的理性理解,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它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感知悟 ,从中感悟生命、感情、宗教、伦理、哲学、、、、的人文通悟之观照。以各种形式诉诸感觉是艺术表现的唯一途径。所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者、不同体验的不同形式的作品 ,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形式特征,此特征既具个体的独特差异性,又呈整体的丰富多样性,如此契合并反映了形式在作品中的广泛表现的作用功能,如音乐作品能表现空灵的感觉,绘画作品能表现设想,影视作品能表现假设,诗词歌赋作品能展现想象、、、,其中,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更能以接近“实际”的品赏,用型体构现方式来表现艺术内容,如建筑、雕塑、舞蹈等,铜章作品便是这样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它以更具直观、层次、纹理、立体、金属质感的雕塑、镶嵌、着色等手法,具有显著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独特优势和特别的艺术美韵的呈现。若加于比较分析,在对铜章作品的对比赏析中,更能有助人们在作品观赏中感悟其艺术之美的蕴境,从中也能找到一把进入作品内在、内化之意的钥匙。
1,乐山大佛
    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的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他有句名言: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其辞世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尚不足百年。而始建于中国唐代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终于在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建成,前后共历时九十载的乐山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内蕴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迂回纵横,布局巧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历经近百年的艰难,普度众生愿行的祀天礼器摩岩佛像,集科学实用功用性工程和艺术恢宏之作于一体,艺术“实言”早于这位大艺术家一千多年,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用伟大智慧,践行了其“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的艺术感悟名言,也阐释了其“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的体现之见。


章的正面:
大佛章设计雕刻秉承了“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自然观见,章体上用奇迹般的厚重之 质,以写实之法,仿如用刻刀剔去胚体多余的铜料,厚实铜体似是原山生态的“璞”之朴,雕去余雍后,清显而出的是本蕴其中而态出巍然的“大佛”,正所谓朴散之为器,器则以藏礼 。观法自然而作,为普天之下的众民祈福,以求得天地谐和人安泰的世道,寄托着人们对命运之道的虔畏敬礼,而至“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的道本佛性之见。海通法师发愿心始,托钵化缘以行,不具“剜目”言志的真善毅行,传言也让一阐提人如贪官等震而悔愧,善根善心复苏醒,复如“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从而觉起万千民众工匠,聚仁聚智向佛而行,于山于水间穿行不畏,于险于恶中矢志不移,于施于舍中同怀不懈,缘生了佛出众人“掌”大象景观。大佛铜章以掌上雕塑之艺术再现,完美契合了山是掌中佛之心见。用 艺术再创作的形式,雕出山是掌中佛,佛居心中山的相、佛、心一体的菩提观。


章的背面,
佛之山体的“色”现之中,深镂凹雕显出一佛首,端影如虚,上以浅浮宽取的凌云山远景轮廓,在佛头额前与发髻处绰影合一,佛首之心处,以朦胧浅浮雕凸现海通法师形态:动以施礼托钵,是为普渡众生,建造大佛之诚之辛,花时数年募掌巨额金资不生利已私贪为“ 受”,以法师为祈民安剜舍双目而舍,震驱贪官嗔行忘义为“想”;空灵弥渺中,远似见海通朦朦漫水而现,从烟水浩渺之穷处而出,向淼流漾散之尽头而隐。漫水之观处,仿如至 微至细无缝而不达的轻流,又如精灵轻巧得恒以复分的尘粒,任意迁现飘抚无定,空灵似无处可居可寻触;近似观法师凌波踏浪而至眼前, 凌空之态,波涵水性,粼粼如泛丝光,汤汤似扬涛声.,状形以观受中的“行”之隐、迁、现,如生空非空之悟“ 识”,此间高超的设计来表达,精炼的艺技来创造反映的,是始于布施而得的智慧之感观,由此达至观照中禅现的亦幻亦真之悟,在方寸之间阐释了照见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皆空,为的是 “度一切苦厄”的佛在心中观,皆因心中“有佛”才是本质。从而传意“色即是空的妙有作用之体,空即是色的不空精灵之境”。从意出处雕出“禅”韵之现。
通观全章之赏感------
形现处:实处如此真,虚处如此幻。重处如此厚,轻处如此渺。依山傍水心见禅。
意达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善者乐佛。
境融处:乐是心中善,山是掌中佛,大是民安泰,佛是本质心。
2,民族魂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郁达夫在目睹了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种种麻木不仁后,年轻的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首创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新文体“杂文”,并将之发扬光大,期以文学为镜、为火、为良药、为手术刀,用他的热情,他的忧患、他的抗争他的不屈、他的奉献精神,化文字为投枪匕首,一生用了近130个笔名与敌人及同胞的奴性作“韧”的战斗。倾其一生擂鼓呐喊,为的是沉默后蓄能以岩浆迸射般地爆发。他以炽热的感情,携气势恢宏凌厉,汪洋恣肆的文学艺术力量之展,形咄咄逼人,冷隽辛辣的文风,其作品文法结构严密,富于逻辑,虽简炼含蓄,但说理透彻,善用比喻,他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形象针对性。他的“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的悟识,体现在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上,不惧用生命的付出矢志不移地坚守, 在无物之阵的战斗中更现出其铮铮铁骨,傲岸精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评价鲁迅:“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日本作家山上正义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七十多年后的中国,“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先生沥血钟爱的祖国,虽已不可以与之所言的那个时
代同日而语,但如今郁达夫的慨言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唯以心怀忧患意识的国民,才能以反观反省之心而达图强不息的国家,复如鲁迅先生言:“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仍透着醍醐灌顶、惊伏起蛰之功效。
---------“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选生逝世七十周年。痛别鲁迅 70年的今天,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先躯,特制纪念大铜章一枚。”------“民族魂”大铜章由是便承志而出。

章的正面:
    艺术家定义大铜章为掌上雕塑,什么是掌上雕塑?文字上的释解会助没接触过的人从抽象处去理解。然而当你有缘捧赏到“民族魂”这么一枚章的话,相信一切的文字之释都不足以如此直观直达对此定义的理解。章正面无一字无一饰,只一先生的 稍以侧观的项上头像为塑现。雕塑的处理有夸张但不失实,犹其突出的是对其毛发的艺术处理手法表现,包括胡子、眼眉、头发,无不以夸张的厚实拱凸为塑现,特别是对头发的雕塑,从额际处至发顶上渐厚而凸塑 ,如嶙峋山壁般峭出前倾,以其厚凝坚固状展飞扬之态。反衬出因脸容的清臞瘦颊而颧出的沧桑毅态,深邃专毅前视的眼神,嘴角微动牵起的鼻翼面颊处,如丝一闪笑过的肌纹漾展,还有那如轻抿微提的下巴、、、,无一不透着先生的内在神韵,观其雕塑头像之势,唯因了这如火炬逆风飞扬般的颅发,彰现出了人物精魂的傲扬向上和前途光明的希望之寓,也用雕塑的语言诠释了先生“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的炽热情怀之直观韵味的艺术再现。

章的背面:
当年覆盖先生灵柩的旗帜上,是先生的挚友,民国七君子之一的沈均儒先生所书“民族魂” ,章的背面唯以这三个大字突现分布,形如墓志之碣。以先生手书诗稿笔迹,阴刻为底衬,通施以碑石黑色,浮雕“民族魂”三个字凸起阳文竖排为雕现,章背凸起的边圈为框景作用而加深目视的牵吸,和阳雕的字体衬谐为一整体而现,三个字采用魏碑体书写,施色与正面头像相同。沈均儒先生的书法古拙灵动,神凝劲透,朴厚出腴,其线条结体章法,尽现姿态遒美的神韵通达,恰于先生的精神文意相映相融。国人古来以死评生,总有一种近似宗教的对逝者先人的教化情结的反映,或鄙之以“余臭万年”,或尊之于“流芳百世”,以碑碣而志者,唯纪其德行,旌乎功业。而章上形如碑志的“民族魂”之凸现,恰以形意相融的雕现,表达了人们对先生的盖棺定论之言。通观此章,则无论从形从态、从势从韵、从志从境上,或由表及里处,形至意现处,无一不表达抓攫住了人物神魂,并在雕塑语言的艺术表现上与之精准地契合,铜章造型艺术形式表现的先生精神之魂,近似完美的彰衬展现,如此的令人震憾。时至今日,先生凝炼意赅、饱含情志的言句,无论童叟,国人皆能随口即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鲁迅不死,魂志长存!
                        
3、荷花

章的正面:
荷花之于国人,在绘画、影像,观景中可谓常见,似是再司空熟悉不过,可当我初见“荷花”铜章之时,竟骤然生出初遇却又似曾见的怦然心动之感 。章的正面,古铜的天然色泽,自然无平滑感的铜地材质,底部的水面似没有任何的雕饰,凹凸鳞皴之感,全凭粗犷糙涩铜质的浅浅隐浮,现出涡伏轻漾的微微水面动意 。洒脱如水墨国画的荷叶近景以浅雕之浮高出质底水面,叶面的舒展缓拱作态,脉络犹现处,开阖起伏,抑扬生姿。前一大朵叶面宽展的微起缓伏,如母亲般的自信温和,中一小朵如裙摆舞扬,仿是依傍在母亲身边的小女孩的欢快无拘。侧见一稚嫩尚未舒展开的荷钱梭卷儿,似天真雀跃的小囡囡仰看着舞动的姐姐。后一朵荷叶儿伏波内敛,在旁静立如处,似及笄的无邪少女容华初展,直观之处可觉娴静意态,通感之时能悟情趣天伦。层层田田之叶,碧绿如染,纤尘不附自清,玉润似盘,滴水成珠自圆,清净其心,玉圆其意,仿是 绿衣仙子在凡,实是人间净土慰然。高超的设计雕现技法的形式表现,于情真态溢处灵动出意,让人概发“天歌应春龠,非是为春风”之叹。
  三朵莲花一支莲蓬,婀娜娉婷,在浅浮雕刻的叶面上复塑突起,更是以油画式的着色处理,重施金色油彩,厚实满涂处、依然雕现出工笔写生般的细腻肌理,梗柄上清显易见的轻钝刺点,花苞莲蓬上似撑欲出的线面勾塑,花瓣密实砌展而界面干净的层叠繁拥,塑雕间明暗映现的层次分明、、、、、、生机饱满的形意如神出栩栩而观见。在水面如漏暗伏、叶展欲满浅出的衬托下,疏朗轻曳的花蓬如铄金溢美地灿烂,在厚实层进的对比效果里夺目为牵。在方寸8CM的格框中,水、叶、花、实的布设,利用铜材的天然粗粒纹质 ,在 点、线、面深浅粗细不匀的勾刻中富于变化,在雕塑、描色中纷呈起伏凸现的动感异态。不同技法的恰出其意的运用上,水隐叶暗花明,于冷暖有序间层现推进的丰富效果,花叶枝蓬姿形各妙的动态之韵中,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意生而起,游刃有余般地延伸至章外的荷景荷蕴--------
   无边的花叶葳蕤开阖起伏,如歌的行板中爱莲说随风漫溢:“余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 涟漪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文人雅士爱荷,假物抒情,权执吏者爱荷,借通喻达。百姓爱荷,深知情真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师者爱荷,犹释其义: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于叶之有卷有舒,花之有开有合间衬托辉映,相衬互彰中美出胸臆自然,咏叹着对生命的热爱、渴望和留恋。
   我之爱荷,即使是在翠减红衰愁杀人的秋风冬雪中,寒泥深覆之藕,冷霜薄凝之蓬,唯觉寂寞中透着热烈,仍察悲愁中映着喜悦:知荷不叹衰愁词,叶残花谢魂自留。秋霜冬雪本无碍,结籽蓄根看重年!生在淤泥中,藕心有虚,藕节存芽,裹在蓬壳里,莲子有心,莲实是仁,真可谓于下留善根可发,于上有仁心能繁。如此藕根,乌泥环没处无地莫不佛土,如是莲心,霜寒严加日无时莫不佛心。身中净土是,善根觉阐提。
  僧人爱荷,谓万变菩萨,不变佛座。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将荷花与佛教紧密结合, 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缘系。佛教认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 ,清香如沁,如脱六道轮回于娑婆浊世,持莲花世界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观,所以佛教中的诸佛众菩萨均坐于莲花上。荷花婷婷,立出水面,似依似疏,似守似望,仿佛微风伴随的心起念动,虽若隐得几乎难以察觉,而无边无际处彼此却可悟达以心灵的沟通。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金色莲花的彰凸灿现,茎之虚空,不见五蕴;叶之碧翠,清生其中,花开庄重,馥郁弥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赋比莲花之化生,意诉“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的西方净土境。章的正面一角,更妙在塑一金身小天使,似是从莲花蕊中飞离又回首,又似从他处飞近而欲一亲芳泽。西方基督教中视为纯“善”化身,“纯净体”的天使,在艺术化境的方寸铜章中,佛之西方净土的莲花心语,与小天使恋恋不舍的对视对话中,竟是如此奇妙的超然谐和,似是于藕断无相关处,出人意料又合乎自然地生出丝丝相连之观悟。如此点睛之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地呼应到章之背面-----

章的背面:
章的背面,整面以相连不断绵绵不绝的浅雕卍”字纹符为底饰,其在佛教中意思是"吉祥海云相",寓健康、善良、仁爱、宽容、平等、和谐之意,象征着光明,还有轮回生生不绝之意。上海静安寺长老慧明法师所题的“和平吉祥”居中为凸塑,行楷点题塑金晃灿,笔行端健,润通格圆。此章更觉形以意合之妙处,在于一改绝大多数的圆形章体,设形方体正之现,为方正状。缘是取“方”义为“比类也”,以荷取象比类达“和”之寓,正通“政”,平心持正以通世“和”之意,镶嵌于仿红木的方框中,宜饰宜志,恰如绿荷红萏总相映。

4、莲年有余
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与人的沟通,表意传义,语言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是最重要的运用于交际与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 定我们民族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的“小文化”反映。语言离不开读音、听调、会意。而谐音则是指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同读”或“近似”音,它在人们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以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以此来表达“借代”之意,从而形成一种取其音同弃其本义,借此音达彼意的特殊效果之现,是各种语言间的“语音联想”现象,这便形成了所谓的谐音文化。
谐音借代之联想备受各民族青睐,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它深深地烙上了悠久而多彩的文化印记,以主观心理暗示切入,通常用于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 ;利用谐音修避开不吉利、不合好、不谦雅的字词 ,从而避免不良的交际效果和宿命之认等等。汉民族犹其擅长以用,它以特定的文化传统、民俗心理、情志趣味、审美习惯等相关意识,在如镜观照般的反映中,折射出民众的生存理想。如:碎(岁)碎(岁)平安----枣(早)生贵(桂)子----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衣)少十(食)------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粟绽缝黄(凤凰)见,藕断露丝(鹭鸶)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章的正面

连(莲)年(鲶)有余(鱼)大铜章,正是秉用了这一传统的民俗谐音文化设计面成。章的正面,以一厚实轻卷荷边的莲叶如托如捧而设雕,置身其中的胖娃娃的开脸,雕刻得饱润如荷花苞,稚肢似嫩藕。喜眉月牙弯,笑口菱角翘。怀抱一甩尾扭身的肥硕鲶鱼儿,抬脚助力以夹,敦圆的身姿随摆动的鱼儿前倾,数粒水珠溅滚在荷叶上,仿佛可听到他“嘎嘎嘎、、、、”的欢纯脆笑声,极具动感喜气的渲染。一目了然的点题立意扑面而来,表达了人们对丰调雨顺、富足生活的颀喜和向往的真切之情。
章的背面:


章的背面,从正面莲叶边延拱过去,形以渐凸状,三枝粗壮的莲梗参差有姿,梗上刺点密现,中以莲梗蒂结处为拱顶,脉络雕浮匀以幅射状伞延,以轻凸缓凹的叶背为景衬,如一圆盾似挡似护而立,右下雕浮起一顶荷花一盏莲蓬,姿端态雅,左上一蜻蜓展翅飞近,状是闻香而来。自在蜻蜓肩舞纱的悠然中,轻姿灵韵飞款款,歇叶吮花心眷眷。其清丽谐韵的画面静中有动,布设雕现极具悦目美感: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犹蕴舒心恬意:人们在物质丰足的愿达中,享受的是精神上心灵上的轻飞漫舞的自由自在,一如盈盈无负重的蜻蜓,疏影清潭轻点水,更立剑尖若等闲、、、。
管仲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人们对于吃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如此源远流长。也道出了富余的物质储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连年有余、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的期望,是所有生活在这片虽富饶美丽,却历经天灾人祸、多舛多难土地上,但却从不懈弃追求以心灵生活为向往的,真如赤子般展露的情志愿祈。此章选用民俗风格的谐音蕴义,在厚实质感的铜材上以高浮雕为现,意寓物质唯厚蕴而“有余”之意,唯之有余才能备防,方可挡风遮雨,唯因有余方可衍繁,才能在其坚实的拱护和滋养中,开出礼义文明之花,结出本立道生之果。由形而下通达形而上的谐音画意,正面与背面的意从象寓的呼应,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真善美的共融,让观赏者和创作者通过雕塑作品的艺术形式递现,在情感和意达的交流上产生沁心入脾的感染共鸣。
-----------------

艺术家在创作中诉诸自已的审美和情感,需要用合适的形体和符号语言来表现,用时刻与生活敏感相连的感觉神经感触,于细腻处体察,于粗犷中提炼,把生活内蕴的人文观感,选择用最能传神达意的艺术形式去展现内容,铜章这一造型艺术载体无疑颇受青睐,其既具微缩般模型化的质感直观、便携式的随赏,零距离的品玩的优势形式,被人们喜爱并形象地称其为掌中雕塑。 如同主为“人物”为表现的铜章:乐山大佛,雕去而形得的“大佛”像,以写实手法展现,意达“器”出之形,全在去、留之念间。从中可观悟到,人也如此,以什么形象立世,全在于你“去’的是什么,“留”的又是什么。也寓意暗合了佛观的因舍而得的舍得之观。于雕于塑间,实出“佛”象形,虚出“禅”会意。雕出的是“器”形,塑现的是“道”义,实雕虚塑之间,尽达佛心禅境。民族魂章,正面以夸张手法的“虚”加塑型,实塑鲁讯的纪“实”之神,背面以“书体之虚碑”为形的魏碑雕现,意塑出先生“精神之实碑”为志的观悟觉意。虚之于形,实之于神的反向艺术手法表现,尽在一雕一塑中观达。其深中肯綮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鲁迅精神蓬勃向上的思想内容,在铜章的雕塑语言中于近似完美得体地高度和谐、统一融衬。          
不管是乐山大佛章,或是民族魂章,不论佛心禅意,还是精神魂志,章中诉达的人文之意,让人们在艺术审美的观照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感观人生,去观外省内,在佛之“真性”和人之“真情”中获得直观直达的启迪。在佛的“善心”发愿和人的“善行”实践中,唯“真”是心是魂,是为他人,为社会的“神之意出”、“人之志现”的共通之处,是“善”之体现的根本所在。
再看同主为“景物”为表现的铜章:荷花章,以层次分明的浅雕而现舒展态生的荷叶轻浮于水,铺展的叶面上加塑凸现的荷梗、花朵、蓬莲,天使,再复塑以厚实的描金彰现,层进而出的隐若、平现、凸塑之间,天、地、人三界意出为诉,表达对西方净土所代表的美好世界的终及向往。谐荷以和,更以方正之章体,以形寓“和”之核心之意,是融出世入世观为一体,诉天地人“合”的祥和,达世界融谐的美好祈愿。连年有余章,可谓愿从象寓,意从形出,以厚体高浮的表现手法,以眼观至手感处谐音象意而雕塑。在对人们吉祥和美生活的心愿主题表现上,荷花章以文字的“实”语凸现而诉,年年有余章则以荷花蜻蜓的谐音“虚”语象意而达。不论荷花章还是连年有余章,都用特有的艺术雕塑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自在的心灵、祥和的生活,洁美的世界,无论天上人间,“美好”都是共通以求的净土般的世界展现。“和合”之愿景中,真、善、美不是并列关系的单独之展,而是条件关系的递进推现,由真而至善终至美的承载展进着天人与共的向往。
-----------------------------------------------------铜章这一带着金属质感的造形雕塑,非常契合从“微尘中见大千,刹那中见永恒” 艺术表现方式。方寸中见大世界,星斗间凝永恒的艺术魅力,赋于冷铜以创作者的情感意诉之暖。在踏足现实生活为观省塑炼,着眼于理想志趣为展诉的创作中,在如刚抽枝展绿的中国艺术铜章这一棵大树上,涌现出众多的经典佳作,被越来越多的章友喜爱,信手一叶拈来:
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开发,罗永辉的高浮雕生肖系列、手雕系列宋人画选,明珍画选、朱熹华的生命系列、、、,
由金泉阁公司唐兴邦开发,韩晓生的禅、老子、孔子、连年有余、成吉思汗、陶器,童友明的中秋,林峰的百家姓,刘涛、刘明权的青春之歌、鲁班,王江浩、崔现礼的石窟系列,怀普、韩晓生的老子、连年有余,陆海、王江浩的核桃、思想者,温明龙的十八罗汉、于福辉、林峰的茶圣陆羽、怀普的珍惜动植物系列、、,
由布瑞奇有限公司,大铜章收藏者协会叶峰开发,陆海、王江浩的乐山大佛,陆海的蜗牛,王杜、冯韵明的消失的记忆、陆海、王杜的悬空寺、、、、
由康泉阁开发,陈坚的小桔灯、世纪巴金(巴金星),三国、、、、
由大铜章艺术网孙培荣开发,孙培荣、沈杭俊的思之爱、沈杭俊的湿地、玫瑰,林峰的罗汉图、、、、
由瀚朔文化有限公司,艺术章牌中心罗兵开发,隆虎、林峰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民居系列,林峰、隆虎、许佳丽、罗兵的阳澄湖大闸蟹,王江浩,隆虎的多难兴邦,、、、
由集币在线的王斌开发,廖博、常欢的京剧首枚的戏曲系列,童有明的祖冲之,陈坚的徐渭、黄酒由煜泉章友会张新龙开发,朱熹华的二轮高浮雕生肖系列
由凹凸文化有限公司,铜道艺术开发,灭绝动物系列、拯救野生动物系列、、、
由5.1集币廖德生开发  陈彥、林峰的军事系列、朱熹华的石窟系列、、、
由金总开发,朱熹华的森林、罗永辉的熊猫三十周年、、、
由无锡铜艺轩顾锦芳开发,黄伟、李进的诗词曲三圣系列,童友明、王江浩、林峰的二战将领系列
由金谷大铜章艺术交流中心开发,夏鱼的弥勒佛、童友明的刘少奇、、、
俆云飞的三星堆、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盔巢哺幼),欢迎您到新疆来、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70周年、、、、
罗永辉的荷花、陈坚的王羲之,林峰的民族魂、、、、、、、
、、、、、、、、、、、、、、、、、、、、、、、、、、、、、、、、、、、、、、、
、、、、、、、、、、、、、、、、、、、、、、、
铜章这一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只刚走过短短的三十多年,相对其它的艺术品的藏赏,其受众还是一个非常小的群体,可喜的是有这么多的开发者、设计者、雕刻者已涉足其中,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并继续在探索的前行中坚持,以章为载体,用一腔热情,践行着自已的梦想。被人喜爱而藏的铜章作品,就象所有其它造型艺术作品如绘画、雕件、陶瓷等一样,其中的经典佳作,各自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性情,散发出作者自身的情志韵味。有道是“故胸中有气味者,所作必不凡”, 用审美的目光逡巡生活,正如“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哪怕是在现实的欠缺及不如意中,为艺者也能用艺术之手来挞罚为抗,用艺术之言来幽默反讽为省,用艺术的理想之绘为召唤引导,把对生命的尊严和真情的渴望,对为社会未竟的美好生活的梦想,对不具在艰辛中前行的坚定志向、、、、等人性美好的人文理念,用渗着自已性格和独具气味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加于诉达。铜章这一造型艺术之美的展现,在中国繁花似锦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如初露尖尖角的小荷,将会吸引更多蜻蜓、胡蝶、蜜蜂、、、飞赏而至艺术的大观园,亦或能以此为契入,引领人们在对艺术颀赏的有机解读中观悟真善美,或能陶冶情操,或可采花酿蜜。


查看更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1 条评分 铜币 +40 隐藏
猫咪逛大街 铜币 +2 2014-06-16 精品文章 拜读
一阵风0323 铜币 +1 2014-06-14 每次学习都有新收获
小飞鱼 铜币 +5 2014-06-13 真心爱章的美文
明月两厢 铜币 +3 2014-06-13 非常好的文章,欣赏了!
讴歌 铜币 +5 2014-06-13 这是一部微型版史诗般的中国大铜章艺术的概况!
南京老董 铜币 +5 2014-06-12 洋洋洒洒、文采翩翩。
邹伟 铜币 +2 2014-06-12 好文,学习!
休闲华华 铜币 +5 2014-06-12 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佩服!
飞雨轻尘 铜币 +2 2014-06-12 用心之作,赞!
关山月 铜币 +5 2014-06-12 倾注心血精华之作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二,艺术的有机解读:
1,艺术作品蕴涵的情感解读:
1)艺术表现中的感情体现
艺术作品表现的创作,那些情感的自在形式表现并不具艺术表现特质,如纯粹发泄日常情感表现活动的嬉笑怒骂哭、飞走跳跃扑等等,艺术创作是一种反馈的自觉表现,唯是居于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后,所生成的体验之悟的表达、表现的自觉观识的创作,才可称之为艺术表现创作。如同你在旷野中喊出一句“真美啊”,这只是你的自在表现,设若这句是由回音壁的共振发散而绵长式地反馈传入人们耳中,便似是带上了大自然的着意“加工”而展现的艺术音韵一样,它没有逻辑数理的推论可判。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离不开创作者的情感诉现,换句话说,即情感是作品如花之美的芬芳底蕴,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态韵之溢,观受者如是因为此真此美而被感动吸引,这样的作品才散发着有生命活力可嗅的味道,才能被感染传入至内心。正如罗丹言:“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是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至今仍有深深的刻忆,关于作品感染力、艺术表现力之言,是片中余教授对跟他学小提琴的两个学生的演奏评说的:
-----你的琴里有倾诉啊,内心的倾诉。
-----都对,就是不好,你的音乐里没有情感,没有情感,就像枪里没有弹药,没有弹药你怎么击中别人,你怎么征服别人?世上唯一不能赠送的就是感情,技术我可以给你啊,感情得靠你自已、、、、。
-----你的琴就是武器,你的情感就是弹药,你的工作就是征服,用音乐去征服。
------作品中的这个感恩,感恩的色彩出不来。、、、、
又如同这首诗: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当人们读到它时,无不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诉求、渴望、眷恋的流露,并被其真情所感染而被深深打动引生共鸣之认。感情,是人们内心最柔软最深密之处的一丝慰藉触达的感觉,是最为真实而至不能自抑、自欺的内蕴心理反应,它以喜、怒、哀、乐、爱、恨等个人主观体验的感受和感觉,用思想言行的体现而传达,贵在自然、平实、真切处感染人,从而达到共鸣认通的同怀而视同觉而感之境,并能以此为基础引生在行动上的协达一致的同护共援。                              
被誉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的,是罗中立的大幅油画《父亲》。画家当时还只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他以深沉的感情为诉,用超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整合为炼,以光影线条色彩的高超运用技艺为展绘,细腻真实地塑现了一个神形互彰的老年农民肖像:黑皴皴的皮肤泛着古铜色包浆般的岁痕逆光,额上如沟似壑般的褶突,被皱纹缩紧的脸颊,关节凸现的指掌似犁耙般透着筋韧骨力,一个粗旧的青花茶碗,在双手上如钳紧箍般捧端,右手食指根上裹伤的纱布隐隐沁着血渍,指甲缝内的黒泥清晰可见。头上的缠巾和身上的褂衫白中沾尘飘灰、、、。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令无数中国人心深深为此震撼。正面人物的描画通以暗沉色而现,与身后背景一片麦穗满衬,象征丰收景象的一片金黄色映烘下,哪强烈的
反差是如此使人神伤震憾-----已然因豁缺了门牙而显干瘪的嘴微微张着,似要说些什么,唯哪双眸之瞳似黑炭中闪跳的火星,又象是深井里影出的晨星光亮。凝神对视中,你会顿然知晓什么是大爱无声,大恩有泉!他是农民,他更是父亲!他是脊梁!他更是精神!他独属于我们这个苦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
罗立中也因此画一举成名,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把这幅典型的老农肖像起名为《父亲》,而不是《农民》?他答:因为叫父亲更包含对人物的爱,是对农民的礼赞,是深情的呼唤。------------
       爱就是、爱才是、爱永远是艺术家要传递的感情!


级别: 中将
发帖
8482
铜币
6924
威望
6744
贡献值
40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好文章。拜读!
感性玩章 理性收藏
TEL:18021889018
原网名tonzhang为了方便记忆现改为中文名盐城老李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2)艺术表现中的热情体现


人们的双眸的视野,常向前向远而眺,却不惯向下而看、更不能向后视观。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弯腰低头之际,水如镜映,心地清净处,晴远天空的博大虚怀容现于心胸,俯首 “插秧”,温静沉稳而让的步挪身移中,唯因谦冲自牧而乐于助“秧”向前的退行之愿,于回首近岸中,方缘得了心田圆满的修达志愿,复如“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内省低蓄。 低下头来,省清自已的心,才能辨明方向,弯下身来, 踏实足下的地,迈坚实的脚步唯能行远。常能怀退一步思量的回首,方能拥勇于回头校正的气魄。虚怀不辞退步让,低首方见心中天。热情是如水下行漫浸入心的恭谦。-----热情,是一种人生态度的禅悟反映,在尘世的生活中处处观现。如水的恤抚于无细无漏处无察而不至,是心灵视野的向内向下而观的觉和悟,润充蓄能是其绵注不懈的内涵纳容。
在鲁迅先生众多和作品集里,《野草》是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也是最薄、再版最多的一本书集。这本散文诗集里的作品,区别于先生其他作品的最大的特征,是隐含体现着深邃的哲理思想,读者谓曰最美之作。鲁迅自己也曾经说“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
一棵棵野草,哪怕长在寂山荒漠中,或被石块压顶着,或被砂砾裹挤着,在砖缝、瓦沟、塔檐、甚至发丝之细的石缝,不论霜寒冰凛,不论旱晒火炙,都顽强地扩张而长,便是色褪凋萎,复也聚能为薪,或可亮光以藉远照,或可燃热以慰近暖。从不吝惜不轻薄一已之体微力弱,以蜡烛成灰终不悔的真情奉献,感染余爱给世人,彰显着生命能量的价值。一株株、一丛丛、一片片的小草,无不舒展着生命的筋节,献一抺绿色妆护大地,以一腔真情纳故吐新,助清激浊,用全部的热情,昭展着生命美丽的意义,如玫瑰过手,向世界递达“我来过,我留下了爱”的馥郁芬芳。------热情,她根植于情感的土地,是如火的腾焰,贵在“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的温馨递达,于高于寒处为亮为暖而映传,燃升的光热是其达高至远的外在扬展。
级别: 少将
发帖
11608
铜币
187216
威望
6752
贡献值
1703
银元
1666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学习了
淘宝店铺【雷龙宝藏馆】欢迎您!
手机:13567571268
旺旺:雷龙店长
http://shop60848767.taobao.com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3)艺术表现中的激情体现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劈一节《刺客列传》之文。所书五刺客中:1,曹沫持匕挟齐桓公,达愿而身全。2,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3,豫让刺赵襄子,事败伏剑而亡,4,聂政刺韩相侠累,功成而剖腹取义,5,荆轲刺秦王,功亏而死。只最后一位荆轲,唯他着墨最多。其至今日也最为出名,只因了他那句激情动天的悲壮之歌,刺秦辞行前易水边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书记,高渐离击筑,在义无反顾的悲壮气氛中,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在荆轲仰头长叹之际,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长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情高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古来英雄多唯成败论,然他虽失败了,而他的荣耀知名,却无关功亏成败。此诗虽缘得于荆轲的壮举,却因其表现出雄壮的激情之真之憾,在渲昂激扬中令人心动共鸣,更感染于其中蕴藏着的人性恒久普遍的情操体现,把人们的心灵视觉拓引到一个壮阔永生的境界中,它虽由荆轲康慨而作,但显然已不再附随荆轲而存,这便是由艺术的提炼而升华的魅力展现,似瀑布倾泻而冲的壮激,它属于抱有壮士情怀的每一个人,由是文引言颂广传身后两千年、、、、
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曦之邀谢安、孙绰等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 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以游戏,饮酒作诗为助兴。羽觞随波泛至处,一众文人的诗作汇 编成集而成《兰亭集》,时众雅士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作序文为引,趁着酒酣趣浓,众友推助为烘托,良辰美景,春境佳时为意兴,激灵情纵豪放之时,王羲之提笔在蚕纸上挥毫畅意,一气呵成, 遂成尽善尽美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唐太宗赞叹:“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如惊龙”
他以平和自然、等闲如水的气神,委婉蓄内、酣畅溢外的笔势,遒美健秀疏朗的结体,每一字都运转自如,姿态殊异,在尺幅之内蕴含而现炉火纯青的技法、格清韵逸的意境。据说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曾挥毫将序文重书数遍,却自觉终不如原文精妙,远不得原文精华。曲水禊宴上的激情绚慧的书体之序,恣意尽现出作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风神气度、情愫襟怀。似流星闪划而过的灿耀,在凝辉固摄于体的展现中,被古今书人视为“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的书法神品。
热情和激情生长于感情的土壤,热情尤表现在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上,是作者内在的谦虚自省之观,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对艺术挚爱的真情体现。一如板桥画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唯以喜爱之情的凝注为基蕴, 勃勃激情在机缘巧合下的偶然之得,是在坚实丰厚的社会生活积累和技艺高超基础上,缘生的一种与敏感外象诱因间“有准备”又不期然而遇的怦然撞击,其如火花闪现的光亮,使作者朦胧的思想感悟和感情表达方式,在瞬间清晰明朗于心,作品在“势要匆忙气要闲”中一气呵成而美妙完现。灵感所至的捕捉之作,哪怕是“凤去台空”的不再,其作品却兀自长存如“江自流”般的隽永。情感的热情内能厚蓄之远溢,激情喷迸的火花之耀闪,能够照亮柳暗之境,催生出花明灼灼的艺术经典 ,创造出不凡的伟大业绩。哪怕是作者本人时过境迁后,仍不吝殷殷刻意而为,终也永不能再超越达现。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16422
铜币
6742
威望
1684
贡献值
1533
银元
545
金币
2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写的非常赞,非常有代表性!
文亮藏品主营各类大铜章,纪念章!
微信号 15601812865 请加微信联系
实体店:上海市静安区灵石路1197号聚齐城1楼6号门入口第一排56号包房 文亮藏品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2,艺术创作的路径解读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国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精华性选材“三百首”的重要,其代表性的精选,才是熟读的先抉条件,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要义理解后,自然可达“会吟”而作的 开始。而欲闻古今、见事类、知然否的“知书达理”深广之境,则需从量入手,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博览群书中, “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破”识其然之理, “破”解无蔽后可,“破” 达触类旁通。从而至下笔时文思泉涌,神行处通游无碍。然书山文海里的 一切风光景致终归缺乏形质之感,总难免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隔,所以古人说“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可见,实践之行,才是学习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复如陆游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徐霞客终生志在四方,探踏千山万水而成其游记,科学实察处拓人胸怀观视,文学意现中展景风土美情。李时珍历万险研百草而终著成《本草纲目》,药典万世,解民疾患。陇西布衣李白,不汲荣禄,流落楚汉,仗剑去国,辞亲遍游名山大川,结道士交文友,唯重情义,在万里鹏程的飞翔中,仙风之气道骨之傲如蝶破茧,完成了从文人到诗仙的质升。唯一首想象夸张奇特,风格恣意奔放的《将进酒》,可尽窥飘逸如仙的气韵豪态。而自幼安定富足,奉儒守官的杜甫,却因失意的仕途,战乱中颠沛流离的躬行,苦难生活的经历观受,仅从“三吏三别”之作中,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堪如一叶知秋,终从“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一介诗人,磨砺至体民生恤民疾的千秋诗圣。
3) 行万里路,师法自然
“大自然总是艺术家无穷的创作母体”,中兴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他的诗歌创作,便由初始的广学博取、转而至面向生活、师法自然。诗人主张融身心与大自然中,物我两忘中诗意自来,以一种审美态度观照自然的主张中,大自然被诗人赋予了人的灵性,其诗风平易自然中透新巧构思,幽默风趣处现活泼清新,以通俗浅近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文法,被后人推效为“诚斋体”。如北地朴拙险峻之地,人马健犷,水草丰美,其民风现悍,民心蕴豪,雄强古朴底蕴之魏碑,便源出于此。古来其间而出的民间摩崖刻匠艺师,于棱角截铁中取其性格之形,散发秉悍之气;丰腴阔斧里摄其胸怀之志,透出厚朴之骨,遂通达“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的书法境界。观法自然中,“仰为鹿角、垂如蟹爪”亦俨然丹青绘画的代名;师法自然中,体俊神逸的魏碑遂尊为书体之楷模。
正所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路上赏山川风土,沐风栉雨,闻史听传、感人情冷暖,观外照内,艺术创作者在身临其境的自然体验中,在脚踏实地的自然生活里,观自然之景,察自然之情、体自然之味,悟自然之意,在践行路上敏锐目光、熏染艺韵,直至达向“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的目光如炬,得心应手的自在艺境。
好山万皱----在作品选题方面,人类形形色色社会生活,多姿多彩丰美丰富包罗万象的人文大观,是艺术创作来源的深沉广积的涵蕴。真可谓万千茂林绵山,欲上则可恣意采撷,三千弱水汪洋,欲下则可随取瓢饮。世情万象,时时出新,处处有美,“无人见”实为无人能尽见,只等待一双艺术的慧眼去观现。
斜---- 视线倾向角度之定,是作者选现题材的目光锁定所在,也是作品欲反映欲诉达其精神风貌的聚焦表现所在。 阳----是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情之光投照的展现,是 “斜”之角度的真情牵倾之顾。
拈-----是创作者用最适合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选,能恰到好处地掐在其“神出意现”之力点上,贵在掌握其“掂量使劲”之力度,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表现手法的展现。弱则力有不逮,过则险中失平。
出来-----是指作品在“意境”中的共鸣感染的叩震力度,也是艺术表现力的魅力所在,即作品表现的文化凝聚的选题,其内在意义之质在审美观照中获得的冲击力有多大,受众情牵的涵盖量上有多广。此“出来”的是艺术创作的最终效果展现,唯依赖于作品的设计审美意识的诉达,创作手法的艺术表现方式,艺术创作者高超支的技艺、观悟力及把握掌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3,艺术作品中展现的志、气解读



1)胸有丘壑  
遍踏三山五岳者,胸有丘壑,志在高远。风花雪月,总是诗词文人的笔下之咏,然而意境、志趣各自不同,殊异处,竟至大相径庭。咏梅,陆游是“寂寞开无主”的自怜,毛泽东是“她在丛中笑”的自信,吟月,后主李煜是“玉璧孤悬天外冷,何劳广寒独弄影”的哀伤落落,宋太祖则是“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的豪气冉冉。为王为霸者之天然气势自是喷礴而出。复如刘邦之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管他的出身曾是贫贱,不管他少时的学养或有所欠缺,唯因其历行的磨砺,以其智勇拼下江山龙座的胸怀之广诗中尽现,令人钦叹。文句从修辞看虽显粗糙率朴,而内中弥漫升腾的精神志意,却磅磅然自具一格帝豪气象。同为观瀑,自古诗人吟咏不绝,各有千秋,高僧曾咏“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而不能为继,李忱彼境微时尚隐山林,却独具王者之气,续接诗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是其后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诗中辽阔坚定的自信和壮志,其气度和境界,非胸怀远大抱负者无以为之,遂成气势磅礴、胸臆必达的千古名句。
2)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就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艺术家各具自已独特的性格气质、风貌气韵,艺术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如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其艺术形象以标志化的小丑外形而示:着一件褴褛衣衫、戴一顶皱巴巴的圆形礼帽、穿一条松肥长裤、足登特大号皮鞋、手执一根打狗棍式的手杖落魄漫荡、、、、、,其借助夏尔洛的流浪汉形象,用人们“看得懂”的夸张的肢体艺术语言方式,表现出一个胆小怕事、身体单薄、营养不良的可怜生灵,却用幽默中表现的气韵,传达着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向使他受尽折磨的人屈服,他藐视苦难,虽是悲惨境遇的牺牲品,但拒不接受失败,即使在希望、梦想和憧憬被微不足道的琐事化为乌有时,他也只是耸一耸肩,转身而去、、、、
其在《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纽约之王》、、、、等诸多影片中为观众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他能够“表现出普通人身上一种浓缩的精华,一种对人类尊严犹存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在《大独裁者》中,一个“大”字之冠更展现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对唯利是图之人的幽默反击之智,也神现了作品的点睛之笔,其艺术气韵在“可笑”的气味中传达,表现出对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深度审视,并用艺术的批判展现,诉出艺术创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世界和平的倡导,唯其以独特神韵表现的“小丑”象形,尽现幽默之气,把人类心灵中同情关怀之感,在作品中一一表达展露,是为史上最经典最伟大最美丽的气质小丑。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当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西洋音乐中,用抽象的音乐去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成功整合完成了民族管弦乐曲交响乐的辉煌之创。
此协奏曲以浙江众多民间艺人的创作为借鉴,以越剧音乐提炼为基调,创作者以“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为旨,集各种铜管乐器、小提琴、大提琴、竖琴等等西洋国外乐器,锣、钹、长笛等等民族乐器,完美地表达了“形式为内容服务”音乐艺术叙事,选择并整合不同的乐器为演现,用民众“听得懂”的音乐语言为阐释,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的艺术再创作---------
琴弦拨动的圆润乐声中,叠引而出的是明媚欢快的长笛,如同纤指拨开云层的俯瞰,尽诉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人间美景。
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大提琴的浑厚圆润对答而诉,是梁祝同窗三载的真挚友谊不断加深,直至互相爱慕的深情互倾。
小提琴独奏时的散板节奏,乐队合奏时强烈的快板节奏为烘,交替运用出现,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双簧管的柔和抒情,小提琴与大提琴交互之诉,似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似欲言又止,是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依不舍。
小提琴独奏中,深情舒缓中而略疑思后的干净畅脆,紧接而出大提琴也似风动柳枝般的婆娑迎舞之音,是梁祝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铜管的阴沉森酷渐逼,是厚厚黑云般的封建势力的重压。快、慢、快,强、弱、强的节奏中管弦乐声齐和,如大浪波波涌来,终将琴声淹没。
小提琴诉以凄厉音调的间碎奏、顿断奏,在哀痛欲绝的旋律中,是英台哀哭忧伤而逝的山伯,辅以越剧嚣板的紧拉散唱表达情感强诉的音乐语言,烘以锣钹齐鸣的铿锵节奏中,是她心意已决的投坟长伴。
最后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长笛的清柔华彩旋律再次悠扬而起,与竖琴的滑弹颤奏相互映衬,似人心托起的共鸣感和,是人间永生的爱情颂歌。梁、祝真情,终究感天动地!碧草青青,彩蝶翩飞,所经之处,仿佛看见花儿漫天开放,在自由的天空中,绻缱相伴,艺术的“化蝶”之美,化去了人们心中的忧伤,把人们引向美好憧憬的理想仙境。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缠绵纯洁的明净,勇敢无畏的坚定,浪漫与质朴
相融,生死与悲欢共享的演译,赞颂了爱情最真挚的情感,是灵魂的相伴。悲情的结果,也因人们美好的祝愿,幻化成自由的彩蝶,艺术赋以人们希祈的想象“成全”,尽在梁祝化蝶永生相守的美好心愿里展现。音乐的流动所至达处,人与人在相融的情感中共鸣互通,此艺术真实性韵味的沁入,同样体现在人与观景的“物我两相忘”上。
如此可见,文学之“气”,艺术之“气”,气之生,如花鲜凝味,气之出,似花展渐妍,气之动,觉品趣情悦,气之达,观香溢引蝶。作品的气韵流现时,气相通味共染,创作者把人文精神意态和人性情怀体察的艺术表现,在人们的观照中得于自然传达。气韵流溢处,不管是以丑形象的形式表现,还是情感沉郁由悲的渲调铺叙,亦或是辛辣反讽以刺,亦或是优美细腻以兴,亦或是激越壮昂以志,亦或是夸张借喻以比、、、、、,无不尽关众生万物之神之核,无不透过外形触及其内在之真。不论形式和手法,向美而观审的艺术作品无不展诉着艺术真谛,诚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之景观洋洋,其美态各展,尽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佳韵悠悠,其妙意共通。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即是如黑格尔言“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创作者藉真情感而发,以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外在展现为诉喊,示理性意义的反观思考,是其内心情感和人文理想的自然流现和爆发。“诚斋体”不仅是杨万里艺术成就的获得之径,更是其“正心诚意”为人的自勉以励准则,罗丹同样有言“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艺术创作者唯有砥砺品性,才能玉琢成器,唯以作品为媒,把自已的情感、审美中表现的个性气味馥郁以现,在艺术天地的一隅中,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自信期待中,必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级别: 少将
发帖
4060
铜币
6044
威望
4644
贡献值
397
银元
11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6-12
Re: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从铜章的对比赏析中说起,简谈艺术的有机 ..
4,艺术作品内在功用体现的解读


“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闭门造车之作,矫情之作,好比绢花无香。只有到自然中去,深入生活中去,万法自然,自在于心的感悟中,如解衣般礴,自由舒臆于笔端的“我要写”之诉,才达“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之境,这才是创作者真实情意中的“爱之思”现,才是能真正感染于他人悟识的“思之爱”的共鸣。就如同磁石和铁,更如同两性之爱,是情意之真、格韵之美吸引而融合,唯此两相吸至两相忘之时共赴佳境之悦,才得于观现感情的附丽,热情的流溢,激情的喷涌。这便是艺术示真之于形诉,人文展善之于心怀,生命蕴美之于质能的体现,唯爱才是万物生灵的永恒意义。自然万物每时每刻在运动的变化中,生命、社会、艺术表现也如此,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能动于艺术内容的展示,或削弱或促进。艺术形式在诉达表现内容中,亦随人文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体现。



正如花开花落花复生,生命的品质在进化中提升,在新旧衍生中蕴育再生的质慧,如一棵蒲公英,虽或只偏居一隅,却可飞送播撒万千种子,染绿大地,亦如恐龙虽逝,却有始祖鸟而出,而至今日之鹰击长空。艺术作品的功用之处也正在于此,创作者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感中如悟禅得意,用形式的艺术作品展现来诉达观悟:人性之美在于延展生命的快乐守望,人文之美在于自由心灵的奋进翱翔。艺术之禅悟,是心境再生之悟达的般若智慧。
艺术作品的禅观之赏于人如品茶: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艺术佳作的内容于史如舟行万里,满载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人文大观硕果,不废江河万古流,终归汇入进历史的大海翻涌作波涛,犹能复生为人间的春雨催芽出新荷。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