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大铜章艺术网,维依章友发表的文章: 观 《亦山亦水》 大铜章 初稿有感
维依
2011.10。14
《亦山亦水》大铜章设计者是谁?是否征求意见稿?不得而知。
当看到《亦山亦水》大铜章图片时,不由得为创作设计者的创新意识所打动。大铜章需要创新,需要精品。
不可否定,作者为大铜章的创作开创了一条含蓄隐讳且前无古人的新路子,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
请把《亦山亦水》大铜章的两面图片放在一起,向后退3—5米远或咪着眼观看。你会看到大铜章的正面,一健硕男子侧身全裸仰卧,双腿屈膝,似乎有些害羞地只露出了半个头。人类世代延续发展至今,均离不开圣洁的“敬爱”之事(佛经说性交是“敬爱”的事)。于是“宝塔”高耸了,喻示人类繁衍生息,持续不断,生机勃勃。大铜章的背面,一妙龄裸体女子,肤如凝脂,滑腻似酥,双腿叉开,头枕双手,仰卧于柔滑似水的“缎面被褥”上,肚脐袒露,面带微笑,渴望大铜章的另一面的健硕男人的“敬爱”之事,“鱼儿”正渴望与“乌龟”的对话。......。这貌似隐讳,实则还是直白地表现手法让人不免有些尴尬。
《亦山亦水》大铜章虽然立意高深,表现手法独特,但是,据我所知,多数人要是在无文字的提示下是较难看懂这枚章的。有章友说“我还以为是井冈山呢。”“看不懂。”等等。从构图上看,要不是作者另有寓意,这山,可以说毫无险峻雄奇之处,山中的那座塔歪斜地摆放的位置与群山实在不成比例,称不上是一幅有美感的“山居图”。这水,这鱼,还有一只怪怪的乌龟,能够称得上是一幅完美的“戏水图”吗?实在不敢恭维。
一幅完美力作一定能让观赏者与原创者之间迸出火花,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当一幅作品还要借助旁白解说才能为人所知,应该说算不上一幅很成功的作品。为此特提出以下观点:一、改革。立意很好,不变,构图推到重来。原作貌似隐讳,实则直白,尤其是对男人生殖器的刻画。要表现山,却没有示人最好的山;想表现水,却有些牵强附会地罗列出几条鱼还有一只怪怪的乌龟,这幅“水图”不够优美;要表现人体的美,恰恰没有很好地表现出男人阳刚,女人柔美的一面,以至男人不够像男人,女人不是女人,连人类繁衍后代的乳房都缺失掉了。给人的感觉似乎什么都没有表现好。可不可以这样:拿出一副十分完美的山水图,一定要人见人爱,男人和女人可以隐含其中。二、改良。在原作品上让男人更男人一点儿,让女人更女人一点儿,如:既然肚脐眼都出来了,为什么还扭扭捏捏地把乳房抹掉呢?可以在那两个位置画条曲线,游两条小鱼嘛。三、保守。罗布白菜,各有所爱。观赏者能够看到的,创作者不一定都能看得到;创作者的立意和表现手法观赏者不一定都能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由创作者自行定夺吧。
善意观点,如有不妥,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