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4010阅读
  • 16回复

【转帖】流水式作画--技法因此而炉火纯青?

级别: 少将
发帖
3602
铜币
707
威望
4022
贡献值
287
银元
1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10-04
在中国,如果名气不能带来钱的话,那还不如不要。
级别: 中将
发帖
11465
铜币
16
威望
12284
贡献值
748
银元
3028
金币
8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10-05
呵呵!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4353
铜币
3069
威望
5727
贡献值
624
银元
1555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10-05
范曾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画的“问题”,是中国艺术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艺术无一不表现出程式化的特点,中国艺术的领军品种国画与书法更为突出,一个画家一个书家能够无数次的描绘同一对象书写同一首诗词,而不愿改变,这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所决定的。
程式化描绘这一中国艺术的典型特色,我们可以看看常人所说的王冕画荷、郑板桥画竹、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这些和画家名字相联系的描绘对象,是他们画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对象了,他们在几十年间成百上千次的对其反复描绘中,一步步对它们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概况,充分发挥写意笔墨的个性和意趣,通过对所描绘对象淋淋尽致的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说,“白石老人为鱼虾所误”其实是好事,足以见得程式创作所伴随的艰辛与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这么说来,范曾的人物走向程式化,也不能算是“失败”,而是他将自己创造出的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不断的锤炼到了随意挥洒的程度。看看所公布的几个照片,每一幅过程中的人物图画,都可以在相似中寻找出不同,画家和书家在这里没有了区别,寥寥数笔的涂抹,出来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不断升华的艺术感悟,书家的每次描摹书写,产生的渐进的感悟,所得到的提升,不是偶然的对某一对象的描绘,所能达到的。

套用一句名言说一句:做程式化难,几十年如一日的程序化更难。

对范曾这一描绘方式的非议,背后的台词其实是:您的产量也太大了吧,能否减量增价。

期待和您的交流。
QQ:1185323431
淘宝小店:《我们爱收藏》
http://aishoucang.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级别: 大校
发帖
3091
铜币
4340
威望
2158
贡献值
35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10-05
书画市场作者本人能够亲自画已经不错了
级别: 大校
发帖
2711
铜币
144
威望
4006
贡献值
344
银元
810
金币
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10-06
学习了
级别: 少将
发帖
5962
铜币
2510
威望
1566
贡献值
866
银元
9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10-10
大师精神可嘉
级别: 少将
发帖
5962
铜币
2510
威望
1566
贡献值
866
银元
9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10-15
不懂不能装懂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