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3655阅读
  • 3回复

爱因斯坦相信上帝吗?

yfh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1416
铜币
4576
威望
1662
贡献值
344
银元
210
金币
0



爱因斯坦相信上帝吗?  
来源:英语麦当劳 EnglishCN.com  作者:EnglishCN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5-23    
当有人问爱因斯坦 Do you believe in God ?
他是这么回答的:
I believe in Spinoza's God , Who reveals Himself in the lawful harmony of the world , not in a God Who concerns Himself with the fate and the doings of mankind .
相关背景
In response the telegrammed question of New York's Rabbi Herbert S. Goldstein in (24 April 1929): "Do you believe in God? Stop. Answer paid 50 words." Einstein replied in only 25 (German) words. Spinoza's ideas of God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as being pantheistic
Expanding on this he later wrote: "I can understand your aversion to the use of the term 'religion' to describe an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ttitude which shows itself most clearly in Spinoza... I have not found a better expression than 'religious' for the trust in the rational nature of reality that is, at least to a certain extent, accessible to human reason."
什么是 Spinoza's God?
Spinoza asserted that for a concept of god to make any sense at all, it must simply be nature. That is, god cannot be something outside nature that controls it, but must necessarily be part of it. According to Spinoza, God IS nature. While Spinoza was excommunicated from his Jewish community in Amsterdam and condemned by Christians as well for being an atheist, he was very devoutly religious. He saw the traditional anthropomorphic (man-like) god as an abomination, completely rejecting the wonder of nature, from which life comes. To Spinoza, nature is the true expression of God. And each of us is part of it. Unfortunately, his highly technical, mathematical style of writing limited widespread appreciation of his work.
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 - 1677)荷兰哲学家,原名巴鲁赫?德?斯宾诺莎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靠磨镜片为生,是一位理性主义的先驱。《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十多年,生前这部著作并没有发表,死后才由友人出版。《伦理学》一书是用“几何学的方法”写的。斯宾诺莎和比他稍早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一样,认为只有象几何学一样,凭理性的能力从最初几个由直观获得的定义和公理推论出来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因此,他写作《伦理学》时,就把人的思想、情感、欲望等等也当作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一样来研究,先提出定义和公理,然后加以证明,进而作出绎理。

http://www.englishcn.com/zh/reading/scitech/20070523/3014.html

爱因斯坦的上帝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从小接受到犹太法典教育。他的居住地没有犹太学校,所以上小学时,只能就读基督教学校。爱因斯坦酷爱音乐。悠扬庄严的宗教音乐总能让他陶醉,使他沉浸在对上帝的尊崇敬畏之中。很快这种宗教生活令爱因斯坦感到压抑和疑惑。在基督教堂里,神父激愤地指斥犹太人杀害了基督,似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成了罪犯。令少年的爱因斯坦惴惴不安。  
犹太、基督、伊斯兰三教派都信奉著同一个上帝,却各念各的经文,三角敌对,这是为什么?即使犹太教内部,也有正统派、改革派、保守派之分,对于犹太法典有不同的解释,相互争吵不休,这又是为什么?  
爱因斯坦的父亲霍尔曼。爱因斯坦不是那种刻板的犹太教徒,他自己就不大遵循犹太教的饮食诫命。不十分在意食不食猪肉以及奶和肉是否同时上餐桌一类教规。对于儿子的宗教疑惑,老爱因斯坦解决不了,也没有粗暴喝止。  
因为压抑,所以追求解放;因为疑惑,所以思考。爱因斯坦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认识了自己的上帝。他在“我的人生观里”说: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 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著;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出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  
他又说:“有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持著全宇宙的科学法则和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如果我们将这种力量称为上帝,那我就要向这位上帝低头。”  
爱因斯坦常被问“你相信神吗?”,有时他会这样回答“我相信斯宾诺沙(Spinoza)的神,而这位神显示在一切生物的和谐里”。  
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斯宾诺莎的神是什么样的。  
斯宾诺莎(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家庭。幼年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著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在24岁时,斯宾诺莎被开除了犹太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加入基督教社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斯宾诺莎一直过著隐居的生活。  
哲学上,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  
斯宾诺莎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按照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述,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研读过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人士说:你可以不相信他的结论,但你不得不被他严密的推论过程所折服。  
斯宾诺莎的神学观点又称为“理性神学”,它的上帝和世俗教堂的上帝完全不是一回事,和爱因斯坦的上帝几乎一个样子。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恢宏精致的。  
浩瀚的银河系不及他的一个小指印,细微的原子核内,却容得下他辉煌的殿堂!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包罗万象的。  
有形的:山川河流、星辰日月;无形的:电场、引力、时间、空间;常规可测的:温度、长度、频率、重量;常规不可测的:快乐、友谊、思维、黑洞--都为他所拥有。凡存在的,都是他的,他就是存在。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严谨公正的。  
自然万物都一丝不苟地遵循他的意志运行,大千世界,方寸不乱。他用铁律控制宇宙,从不放宽一分,也从不加严一分。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超脱凡俗的。  
不因为有人赞颂他而施以小惠,也不因为有人不信他,而另施惩戒。洪水旱灾是有洪水旱灾的道理,地震海啸是有地震海啸的规律。祈祷和诅咒不易其运行之道。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深邃睿智的。  
他不需要屈尊去接近人类,相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必须谦卑地认真地了解他,学习他的铁律,探索他的秘密。上帝没有执意将秘密藏得隐蔽不可得—— 一旦发现就会感到那是多么简洁朴素;上帝也没有把秘密藏得像复活节的彩蛋一样浅显——以致做游戏的小孩子也拾得满兜而归。  
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如同鱼在水中游,优雅而自如;不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就如同扣在玻璃杯中的苍蝇,四处碰壁。游鱼的姿态优雅是体验到了上帝的优雅;苍蝇的茫然碰壁是尝到了上帝铁律的残酷。如果一定说上帝对人类有什么奖惩的话,这就是唯一的奖惩。这奖惩不是上帝颁发的,是人类自取的。遵循宇宙铁律,有取之不尽的奖赏;违背宇宙铁律,有受之无穷的惩罚。其奖赏幸运到允许人类到星际旅游,其惩罚严厉到让人类在本球就地灭亡。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挥洒自如的。  
他不用天使一类的天国密探监视人类的行踪,而人类也从来没能逃脱他的掌握。看起来是放任自流的不为之治,却有疏而不漏的无形的法网。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各方人士都想从他的荣誉光环上取下一颗明珠照耀自己。在诺贝尔发奖仪式上,瑞士和德国争当得奖国的代表;一些教士用他的研究成果试图荣耀宗教。在1939年12月,一位芝加哥的拉比准备演讲“相对论的宗教暗示”,爱因斯坦给他的回信说:  
我不相信相对论的基本观念能够被用来声称与宗教有关系,科学知识一般说来与宗教不同。我看到这一点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客观世界的深层相互关系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概念来理解。实话说,就相对论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过体验这种深层相互关系的逻辑理解而产生的宗教感觉,不同于那种人们平常所说的宗教感觉。它更象是面对物质宇宙所展现的规划而感到的敬畏。它不会导致我们更进一步去塑造出一个用我们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对我们提出要求并对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兴趣的角色。在这种感觉之中,既无意愿,也无目标,更无必须,而只是单纯地存在著。  
1936年1月19日给一位六年级主日学校学生有关“科学家是否祷告”的回信:  
科学研究是基于这么个观念,即每一样事情的发生都为自然规律所决定,人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一个搞研究的科学家几乎不会倾向于相信事件的发生能被一个祷告者所影响,也即被一种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愿望所影响。  
1954年3月22日,一位机工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到他读到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爱因斯坦在24日回信肯定了机工的怀疑,他说:  
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著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爱因斯坦的神学观点给宗教界人士带来混乱,他们很高兴爱因斯坦宣称上帝的存在,又为爱因斯坦声称他的上帝不同于圣经里的上帝而恼火。有的人宁可含糊其词把爱因斯坦看成一个虔诚教徒;也有人直接指斥他为邪教徒。“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的日本作家千岛佑郎,干脆把爱因斯坦列为与马克思一样的犹太无神论者。  
爱因斯坦对于“自己的上帝”崇拜之情是真诚的,他不需要牧师,不需要神父,不需要拉比,不需要阿訇。他直接用娴熟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对“自己上帝”的爱,用音乐优美和谐的旋律,颂扬“宇宙的和谐和美妙秩序”。他明白,不是上帝要倾听他的音乐,而是他自己要抒发情感向上帝倾诉。  
爱因斯坦生前立下遗嘱,他辞世后不作任何宗教的仪式,因为任何世俗的宗教观念都不是他认同的。  
爱因斯坦去了,爱因斯坦的上帝永远存在。
http://hi.baidu.com/%E5%CC%BD%F5%C9%BD/blog/item/c60e36c2a625c236e5dd3bcd.html


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的著名哲学家,是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一生以探讨哲学为业,用磨眼睛片维持自己的生计,精打细算,满足自己的最低生活,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帝王诚心想资助他,都被他婉言拒绝掉,高贵的、孤独的走完了自己特有的45年人生路程,逝世后,他的一部《伦理学》出版,给整个人类的思想界带来了重要影响。
      虽说当代人理解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不会认为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要记住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十七世纪(西方的哲学高峰在18、19世纪),他在当时能够有所重要突破是相当的伟大,能够与他齐名的不过寥寥几人,如笛卡尔、莱布尼茨等。斯宾诺莎是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群体在荷兰能够被容得下已经不容易了,犹太教本身在基督教的环境中步履艰难,而斯宾诺莎一概不信,他只信奉自己的神:理性主义,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无情的被自己的同胞抛弃,开出了教籍;在各类涉及到他的事件中,有时还威胁着他的生命安全;这就这么一个人为人类开创了哲学史的新篇章,并通过自己的人生轨迹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哲学精神,受到后人的敬仰。
       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伦理学》这部著作中,他耗费十年之功,用几何证明的方式来阐述伦理思想;在他看来,只有这种方式才算做寻求真理的途径,所以公理、证明、演绎等等充实在书中;一般读者读这部书比较头痛,大多都被试图用几何证明的方式去理解它所困扰,本人在头几次借阅中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根本读不进去,翻不到几页就崩溃了,最后这次,改变了思路,不去思索他的正确与否,把所有的命题、公理、证明抛在一边,只看他所证明的结果,细心的品味,成效不错,总算读完了。其实,在哲学史上,试图用数学、几何、语言逻辑去解决哲学问题哲学家不少,如罗素的《数学原理》和他学生维特斯坦根的语言逻辑等,后人佩服这些哲学家精神,但他们的思想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科学,自然领域外的还是以人为主,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的进步,只要实践活动不停止,人类的理论就无止无休,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任何一种理论只会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想把它当做永久的圭臬是一种幻想;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位著名思想家都逃脱不了此种命运,斯宾诺莎也不例外。
    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他书中的神、上帝就是宇宙的代名词。在伦理学上,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斯宾诺莎还主张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我读这部著作,感触最深的是,他说,人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善恶,只有在社会状态下才有善恶,比如动物就没有善恶,老虎吃羚羊很是正常,鲁滨孙在孤岛上也是这种情况,但是人类自从有了思维和智慧后,总是处于社会状态啊!还有他证明人的一切情绪都是从快乐、痛苦和欲望延伸出来的,人们描述的各类情绪的名词和实质无不是这三项的分支。总之,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还是有内容的,不管后人评说他是唯心的理性主义也好,还是泛神论也罢,吸收精华是后人对待任何一位著名前人的理智做法。

我的博文
行路者:http://blog.sina.com.cn/yufuhui
MEDALMAN:http://blog.sina.com.cn/artmedal
章牌艺术: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3682
章牌艺术:http://artmedal.blog.sohu.com/
级别: 中将
发帖
15726
铜币
571312
威望
12709
贡献值
553
银元
1800
金币
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8
爱因斯坦不相信有上帝!呵呵,学习了
级别: 上校
发帖
1430
铜币
3639
威望
1009
贡献值
105
银元
-124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8
累,读了,我只知道写“进化论”的那位,在临终时祈求上帝的原谅。
寻得青山幽蔽处。更深倦依古佛旁
级别: 大校
发帖
2578
铜币
1157
威望
931
贡献值
96
银元
35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12-09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