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童友明、王江浩
直 径:80mm 黄铜上色
发行数量:200枚(黄105枚,紫78枚,镀金镀银各6枚,纯银12枚,半面5枚)
正 图:罗伯昭先生肖像及主题文字
背 图:罗伯昭先生上海旧居
铸 造:上海新世纪厂
罗伯昭(1899~1976)名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人。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长期经营桐油。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经理,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黄浦区政协副主席,黄浦区副区长。
罗伯昭公余之暇,唯泉是癖,早在民国13年就开始搜集古钱币,30年代在武汉不惜重金收藏罕见古钱珍品。世人誉为“南张(张叔驯)、北陈(陈仁涛)、巴蜀罗(罗伯昭)”。民国28年初,罗伯昭由重庆取道香港来上海定居,每周必去广东路上海古玩市场与古泉爱好者茶叙。在古泉界诸公倡议下,罗伯昭着手筹建中国泉币学社。民国29年初春,在罗氏宅邸召开中国钱币学社成立大会,被选为副社长。同年又与丁福保等倡议成立“寿泉会”。不仅在财力上支持《泉币》杂志,而且为《泉币》双月刊撰写“所谓天监五铢之疑问”等考据文章20余篇。
罗伯昭广收兼蓄,所藏古钱既丰且精,蔚为大观。40年代,他以大洋五千的高价,收购了一枚即将流散国外的“新币十一铢”。其他如《沈园四十泉拓》中之六铢、天圣铁母、绍圣背施、靖康折二、“闽永隆通宝”大铁钱,“天策府宝”鎏金铜钱等品,均为稀世珍品。
罗伯昭热爱祖国文博事业,1957年将珍藏的“新币十一铢”等全部古泉捐赠给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受到中央文化部褒奖。然好泉之心不辍,此后仍陆续搜集,并于1962年撷其精华捐赠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褒奖。更为动人的是罗伯昭看到古钱商手中有一枚“庄泉四十”,正是上海博物馆缺品,他就不惜高价买进,无偿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1979年,罗伯昭子女遵照先父遗嘱,将遗存的古泉币分赠给上海博物馆和家乡的四川博物馆。
2004年11月22日无锡在青龙山举行中国钱币界大师罗伯昭先生墓碑揭幕仪式,40多位来自钱币学、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仪式。活动由无锡市钱币研究会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为其立碑。
罗伯昭出生在四川,上世纪三十年代即成为国内钱币集藏界的领军人物,因与他人联名发起筹组中国钱币学社而闻名海内外。解放后,罗伯昭一心报效祖国,并于1957年将15000多枚中国古钱币无偿捐赠给国家,受到文化部嘉奖。1976年,罗伯昭去世,葬于无锡。
2004年11月22日下午,市钱币研究会还举行了纪念罗伯昭先生诞辰105周年座谈会。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著名钱币研究专家戴志强说,在罗伯昭身上至少折射出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两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