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博缘 执行加亮操作(2015-07-02)
—
奖牌赏析:
奖牌直径70毫米,厚3.5毫米,重140克,铜镏金。
奖牌正面浅浮雕一位青春期的裸体男孩肖像,他是奖牌雕刻师查尔斯·莱普雷的儿子卢克·莱普雷(Luco Leplae)。雕刻师查尔斯·莱普雷是比利时著名的“万物有灵论”雕刻师。周围分别是当时比利时的两种官方语言法语和弗莱芒语:“1958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小孩右下方是雕刻师的名字Leplae和1958 Incidit,拉丁文incidit指雕版者,或通称蚀版画的制作者。
奖牌背面是大面积的树叶和花草,在中间和周围分别是法语和弗莱芒语:为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世界。整个画面成了世界和平美满的象征。
世博会是激励竞争和创新的舞台。早期世博会激励竞争和创新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是体现成就的重要标志。
评奖体系是早期世博会最为突出的一项内容。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展品分类体系,主要用它来反映办博理念和排列展品。但实际上,繁杂的分类体系只能起象征性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方便评奖。
但由于每届世博会评奖制度不统一,难免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对此参展商也是褒扬与诟病并存。比如1862年伦敦世博会和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就因为只设计了一个奖项而使许多参展商不满。而此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后期世博会的评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泛滥的趋势。
1928年国际展览局成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依靠评奖来加剧国家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逐渐由体现社会进步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向展示世界文化和人文理念的方向转移。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第一次放弃了传统的展品分类,取消了评奖体系,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贯穿整个世博会。随后的几届世博会也曾恢复过部分评奖,但不断开始有国家退出了评奖竞赛。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有3个国家退出评奖竞赛,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有16个国家退出评奖竞赛,而196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总代表团最终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从此评奖制度正式淡出世博会的舞台,所以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奖牌也成为世博历史上的最后的奖牌。奖牌也正式告别了世界博览会,成为了人们珍贵收藏品了。
(文字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原子模型塔,是在当时破坏性核武器的阴影下,人类向往世界和平的象征,也是人类对和平使用核能源的美好愿望。这个建筑,人们评价它是地球上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建筑。
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地原是一片皇室园林,整个场馆用地200公顷。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同意在此举办世博会,但他要求会后必须将所有展馆一律拆除,恢复皇室园林面貌。然而,当博杜安一世亲临布鲁塞尔世博会场馆时,他被标志性建筑――原子塔的设计震撼了心灵。布鲁塞尔世博会闭馆后,在所有展馆建筑拆除的同时,博杜安一世断然决定保留这座精妙绝伦的建筑,成为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见证。 设计者安德?沃特凯恩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提出了以原子为主题的设计思想,并设计出放大了1600亿倍的铁分子原子构架的原子塔,总高334英尺,总重量为2200吨,由9个直径59英尺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正巧当时欧共体成员国有9个,比利时也共有9个省。因此,原子塔的9个球体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圆球内举办科学展览,球与球之间用自动扶梯连接。原子模型塔底部接待大厅首先展示的就是比利时的核能工厂。原子塔的设计表现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和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期望。
2003年,比利时政府投资2400万欧元,对原子塔进行整修。如今,原子塔不但是世博会留存在世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布鲁塞尔首选游览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