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5844阅读
  • 3回复

4、八大山人---朱耷纪念章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3133
铜币
4918
威望
4890
贡献值
750
银元
600
金币
0



设计雕刻: 林峰
直径:80MM 黄紫上色.
发行数量:220枚(银20枚)
正图:朱耷肖像图及主题文字
背图:朱耷作品图
铸造:上海银泉厂
    清初画僧八大山人的作品,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十分鲜明的个人独特风格。八大山人(1626~1705年),俗家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宁王朱权的第9代后裔,弋阳王孙。其父朱谋亦能画,因此他自幼习诗文书画,少时即有文名。八大山人20岁时(1645年)明亡,为避祸遂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号个山,雪个等。晚年又还俗,别号又有“驴屋”、“驴”等,又以“八大山人”名世。他的绘画、花鸟、山水俱能。清陈鼎的《八大山水传》中说他:“性孤介”故“笔墨雄豪”。但他的“笔墨”不但“雄豪”,而且高度简练,如清秦祖永评议之为:“八大画以简略胜”;郑板桥则戏称之“减笔”。这确是八大山人的绘画最鲜明的个人风格。无论是他笔下的花鸟或山水,堪称得是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写就的形象结构中几无一赘笔,这就是他之所以能自成一家的最值得关注的特点。  
  然而,我们细察八大山人特创的个人风格之中仍然包涵着极其深邃的历史传统渊源,而绝不是那种浅薄幼稚的“反传统”论者认为“创新”必然排拒“传统”的胡涂见解。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乃是从明代的白阳(陈淳)、青藤(徐渭)一脉传承而来,但经过了他的“简化”笔墨的创新;而他的山水画,则直接从董其昌的画法中化出,故仍为“南宗”传人——老祖宗仍为董(源)、巨(然),但经过了董其昌的创新,再传而至八大山人,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仍包涵着不变的深厚传统,两者决不矛盾。正如八大山人在他的这幅《仿董巨山水》的题跋中所说:董巨墨法迂道人犹嫌其污,其它何以自处耶。要知古人雅处今人便以为不至……  
  “迂道人”指倪瓒,意思是说倪云林虽从董、巨传统而来,但有他自己的独特创新,因此董、巨的墨法在他看来就“嫌其污”了。这一点为八大首肯,他也认为学古人不能死学,必须能变。正如董其昌也曾说过:“学古人不能变,便是篱堵间物。……巨然学北苑(董源),黄子久学北苑,倪迂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各不相似,他人为之,与临本同,若之何以能传世也”。而一向被人谥为“摹古派”的王原祁更说过:“画须自成一家,仿古皆借境耳”。可见,明清时代有许多画家喜欢自榜“临”、“仿”古人,其中心思想只是强调继承传统,而绝非像陈独秀所说的“只知临摹,不会自家创作”本文介绍八大山人的这幅《仿董巨山水》,虽自称“临”董、巨,但我们如果把董、巨的作品与之相比较,即可见得两者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而事实上,这幅作品的丘壑结构、笔墨形式,更接近了董其昌的风格,但又比之更为简结精炼,完全属于八大山人“自成”的“一家”。  
  八大山人身处明清移祚之际,他个人又属天潢贵胄而历国破家亡之痛,这种现实生活的际遇自然会在他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且在他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中有所表露——他笔下的艺术形象中孕含着一种孤僻、冷峻、忧伤的情感内容,乃植根于他一生坎坷的经历。正如郑板桥题他的画时所说:“墨点无多泪点多”。诚为切中肯綮之评。

电话:18921101688、QQ46204687
地址:江苏省无锡电信公司后勤服务中心(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3号)(214001)
农行卡:6228480430830588017邮政卡603020064200017751
http://blog.sina.com.cn/ygq8867888
级别: 大校
发帖
2714
铜币
3218
威望
2743
贡献值
101
银元
73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4-08
级别: 少将
发帖
5451
铜币
672
威望
3474
贡献值
226
银元
7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9-16
学习、欣赏,感谢殷老师的好帖,图文并茂,拓展了知识面,增涨了见识。
级别: 少将
发帖
3888
铜币
22330
威望
4191
贡献值
370
银元
160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5-06
精美
走精品低价路线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