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明月两厢 执行提前操作(2016-03-17)
—
小学语文课本中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相信很多朋友应该还记忆犹新。对当时的法国民众来说,作为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最惨痛结果,莫过于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予德国。被德国吞并后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民众对法国的国家认同以及法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意识几乎随处可见。近日收获的这枚银章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整个法兰西民族情绪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枚由著名章牌家弗雷德里克·韦尔农(Frédéric Vernon,1858-1912)创作的米卢斯并入法国100周年纪念章,一面刻画的是头戴弗里吉亚帽(俗称“自由帽”)的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化身走下台阶,迎接米卢斯的少女化身进入她的怀抱,身后是刻有拉丁文“祖国(PATRIA)”字样和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古罗马束棒图案的祭坛。右边刻有法文“米卢斯共和国投入法兰西共和国的怀抱(LA REPUBLIQUE DE MULHAUSEN REPOSE DANS LE SEIN DE LA REPUBLIQUE FRANÇAISE)”,下方日期“共和六年风月十五日(XXV VENTOSE / AN VI,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历1798年3月15日)”。左下角雕刻家签名“F.VERNON”。章的另一面是中央是饰以月桂枝叶和葡萄藤蔓的“米卢斯之轮(la Roue de Mulhouse)”城市纹章盾,背景中的建筑左侧是米卢斯城中加尔文宗的圣埃蒂安教区教堂(Église paroissiale Saint-Etienne),右侧是米卢斯的市政厅。上方刻有法文“米卢斯自由及自愿合并于法国一百周年(CENTIEME ANNIVERSAIRE DE LA REUNION LIBRE ET VOLONTAIRE DE MULHOUSE A LA FRANCE)”,章的下端是日期“1798-1898年3月15日(15 MARS / 1798-1898)”。 以下是个人收集、翻译和整理的有关米卢斯与法国历史渊源的一些资料,这座古老的异国城市一步一步从历史走向今天的脉络,带给我们的将会是对此章的别样感受: 米卢斯(Mulhouse)位于法国东部,地处法国、德国和瑞士三国边境结合部,是法国上莱茵省最大的城市,也是阿尔萨斯大区仅次于斯特拉斯堡的第二大城市。相传米卢斯城兴起于一座水磨的周围(这也是米卢斯城市纹章中磨坊水车轮的来历)。而该城有据可查的历史实际上从十二世纪开始,此时的米卢斯已发展成为一座重要城镇,斯特拉斯堡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该城的控制权长期反复争夺,米卢斯则借教会和皇帝争斗之机谋求城市的自治权。 1347年,“米卢斯城市共和国(Stadtrepublik Mülhausen)”成立。1354-1515年,米卢斯作为阿尔萨斯地区的帝国自由城市“十城联盟”(Décapole)成员之一,一直保持着独立性。1515年,米卢斯加入瑞士联邦,在此后的数个世纪中继续保持其独立地位。1746年,米卢斯开始发展工业,此后迅速崛起为工业重镇,被称为“欧洲的曼彻斯特”。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包括米卢斯在内的阿尔萨斯民众接受了大革命的洗礼,对法兰西产生强烈的国家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米卢斯于1798年1月4日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加入法国,1月28日与法国签署条约,3月15日正式合并于法国。米卢斯以其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给法国的工业化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然而作为1870-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结果,米卢斯随同其所在的阿尔萨斯地区一起被德国吞并,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后才得以回归法国。一战开战之初,法军发起米卢斯战役,于1914年8月8日占领米卢斯,法军总指挥霞飞(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1852-1931年)将军在该城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收复阿尔萨斯的宣言,但仅两天后即被德军击败,被迫撤退。米卢斯民众则因为过早庆祝法军的到来而遭到德军的报复。 1898年正值米卢斯合并于法国100周年之际,尽管此时它实际上处于德国统治之下已近30年,法国人仍然坚守着包括米卢斯在内的整个阿尔萨斯-洛林属于法国神圣领土的信念,这枚纪念章就是一个极好的见证。